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密植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本文系统地比较研究了3个玉米杂交种(长单52、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山西长治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植株农艺和产量性状特征,提出了合理种植密度,对玉米高产育种和栽培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长单52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7548.5kg/hm~2,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是:Y产量=-11808十7536.1X-500.48X2 (R2=0.8939)。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表现为抽雄~蜡熟5~6,蜡熟~完熟保持在4.0左右。群体干物质生产率在抽雄~乳熟期期间为521.3 kg/hm~2.d,乳熟~蜡熟期为289.3 kg/hm~2.d,蜡熟~完熟期为165.0 kg/hm~2.d。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比例是72.02%。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6.6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万穗/hm~2、穗粒数684粒、千粒重342.1g。2 .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9.00万株/hm~2 ,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056.0~13526.0kg/hm~2,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产量=-9432.4十5544.4X-339.42X2 (R2=0.9440)。叶面积指数呈现抽雄~蜡熟期4.2~6.2,蜡熟~完熟保持在2.6左右。群体干物质生产率抽雄~乳熟期为471 kg/hm~2.d,乳熟~蜡熟期为351.4 kg/hm~2.d,蜡熟~完熟期为135.0 kg/hm~2.d。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比例为67.53%。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2~8.3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8.82万穗/hm~2、穗粒数524~466粒、千粒重332.0~329.0g。3.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应为7.5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7145kg/hm~2,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产量=-5726.1十4720.1X-294.98X2 (R2=0.9124)。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为抽雄~蜡熟期4.0~5.2,蜡熟~完熟保持在2.6左右。群体干物质生产率抽雄~乳熟期为623 kg/hm~2.d,乳熟~蜡熟期为310 kg/hm~2.d,蜡熟~完熟期为165.0 kg/hm~2.d。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比例为66.42%。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9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穗/hm~2、穗粒数538粒、千粒重339.9g。4.不同密度条件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农艺性状间存在明显差异。低密度条件下玉米单株叶面积、LAI、LAD及单株产量较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降低了个体生产力,但群体作用有所加强。5.本试验选择了三个典型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研究了种植密度与产量、种植密度与光合特性、种植密度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及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