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为对象,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生长摄食实验,探讨大黄鱼在2个不同生长阶段饲料中糖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酶和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等氮等脂和等氮等能这两种常用的饲料设计在评估饲料中糖的最适含量的研究中的差异。本研究包含三个8周生长实验:1、实验一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糖含量对生长期大黄鱼(137.5±0.35g)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酶活力等的影响。实验饲料等氮(粗蛋白45%)等能(总能]8KJ/g,糖含量分别为1.75%、6.67%、13.64%、21.15%、26.69%和32.25%(表1-1)。以小麦淀粉为糖源,以鱼肉浓缩蛋白、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8周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当糖含量为26.69%时,SGR达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75%、6.67%、13.64%和32.25%的处理组(P<0.05)。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在糖含量为13.64%和21.15%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随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在糖含量为32.25%时降至最低(10.5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肝体比HSI和肝糖原含量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在糖含量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和6.67%处理组(P<0.05)。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血糖水平不受饲料糖含量的影响(P>0.05)。大黄鱼血清溶菌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高糖组(32.25%)的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75%)的活力值。鱼体肠道淀粉酶活力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糖含量为26.69%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6.67%、13.64%和32.25%处理组(P>0.05)。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肝脏己糖激酶HK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糖含量为21.1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32.25%处理组(P<0.05),而丙酮酸激酶PK活力在糖含量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7和6.67%处理组(P<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大黄鱼SGR与饲料中糖含量的关系,得到生长期大黄鱼饲料中糖的最适含量为22.7%。2、实验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糖含量对大黄鱼幼鱼(7.60±0.10g)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酶活力等的影响。实验饲料等氮(粗蛋白45%)等能(总能18KJ/g,糖含量分别为1.2%、7.2%、14.4%、21.3%、27.9%和33.9%(表2-1)。以小麦淀粉为糖源,以鱼肉浓缩蛋白、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8周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鱼SGR随饲料糖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在糖含量为21-3%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2%和7.2%处理组(P<0.05)。随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在糖含量为33.9%时降至最低(5.75%),显著低于糖含量为1.2%-21.3%处理组(P<0.05)。鱼体HSI和肝糖原含量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在糖含量为33.9%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2%处理组(P<0.05)。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了鱼体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而显著提高了鱼体的血糖水平(P<0.05)。鱼体肠道淀粉酶活力随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强,在糖含量为27.9%时其活力达到最大值(P<0.05)。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肝脏PK活性显著升高,在糖含量为33.9%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2%、7.2%和21.3%处理组,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在糖含量为1.2%时有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33.9%处理组(P<0.05)。饲料糖水平对大黄鱼幼鱼肝脏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大黄鱼SGR与饲料中糖含量的关系,得到大黄鱼幼鱼饲料(等氮等能)中糖的最适含量为21.13%。3、实验三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糖含量对大黄鱼幼鱼(26.0±0.03g)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酶活力等的影响。实验饲料等氮(粗蛋白45%)等脂(粗脂肪11%),糖含量分别为1.4%、6.7%、14.1%、21.6%、28.8%和34.3%(表3-1)。以小麦淀粉为糖源,以鱼肉浓缩蛋白、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8周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鱼SGR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糖含量为21.6%时,SGR达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4%、6.7%和34.3%的处理组(P<0.05)。大黄鱼的PER表现出与SGR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糖含量为21.6%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34.3%处理组(P<0.05)。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降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糖含量为21.6%时,全鱼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4%和6.7%处理组(P<0.05)。鱼体HSI和肥满度CF均随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分别在糖含量为21.6%和14.1%时达到最大值,鱼体肝糖原含量也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在糖含量为34.3%时达到最大值(P<0.05)。鱼体血糖水平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上升,在糖含量为34.3%时达到最大值(P<0.05),而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两者均在糖含量为28.8%时达到最大值(P<0.05)。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了鱼体肠道淀粉酶活力,在糖含量为21.6%时其活力达到最大值(P<0.05)。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诱导了大黄鱼肝脏PK活性的增强,在糖含量为28.8%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4%的处理组(P<0.05)。饲料糖水平对大黄鱼幼鱼HK、PFK、FBPase和PEPCK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大黄鱼SGR与饲料中糖含量的关系,得到大黄鱼幼鱼饲料(等氮等脂)中糖的最适含量为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