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排斥问题,这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无法享受正常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大会于2005年提出了“普惠金融”概念。在我国,2013年党中央将普惠金融第一次纳入党的执政纲领。2016年,国务院制定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上足以说明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是,黑龙江省目前仍存在严重的二元金融问题,具体表现为金融资源集中于城市地区和高端客户,而农村地区、穷人以及中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无法获得金融服务,这将导致黑龙江省城乡二元经济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严重制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以黑龙江省为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在详细阐述普惠金融提出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其次,在回顾各学者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度出黑龙江省2005-2014年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再次,本文运用2005-2014年间黑龙江省相关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定量测度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幅度。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金融创新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弱化金融扶贫中的“精英俘获”现象以及发挥政府在普惠性金融体系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