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煤田、石油地质信息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赤峰盆地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得出:盆地主要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北北西—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4组断层以及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3组褶皱;赤峰盆地分为元宝山凹陷、红庙低凸起和三眼井凹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是晚中生代箕状裂陷盆地,温泉—大南沟同沉积断裂控制着盆地形成和演化;成盆前构造以东西向、早北东向构造系统为主;成盆期构造为北西向构造系统;盆地演化主要经历了初始裂陷、主体断陷两个发展阶段;在早白垩世阜新期末至孙家湾期初,北西—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了赤峰裂陷盆地消亡;成盆后研究区又经历了北东向盆缘断裂的左行走滑和晚北东向构造系统的构造活动改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质构造的控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