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设用地规模对城市经济的阻尼效应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浙江省作为我国东部的发达省份之一,正处于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而随之而来的城市扩张是以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作为空间承载和重要保障。然而数量有限、位置相对固定及不可替代等特性,使建设用地的供给与城市经济对其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城市经济是否会因为建设用地资源的不断耗用而衰退?建设用地约束会在多大程度上造成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各个区域间是否相异?解决以上问题,对于科学利用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城市及城市群,有效推进新型城市化道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土地-经济作用机理,以浙江省3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靶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存在建设用地约束的假设条件从而推出增长阻尼模型;运用面板模型从时间、空间不同层次对2003-2012十年之间的建设用地对城市经济带来的增长阻尼进行测算、分析,创新之处也正在于此;最后提出缓解阻尼效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主要有:  (1)从宏观层面而言,囿于建设用地规模,2003-2012年浙江省平均每年的城市非农产业增长速度比无约束情形下低0.15%,即建设用地短缺已逐渐变为城市经济良性增长的桎梏。  (2)从中观层面而言,浙江省不同层级城市以及不同城市群间的建设用地阻尼效应有所差异:一方面,由于不同层级城市的辐射带动程度对劳动力吸引力差异及在土地开发利用时间、方式上的差异,地级市的建设用地阻尼值高于县级市;另一方面,浙江省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浙中城市群的阻尼值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体一致。  (3)从微观层面而言,由于人地增长率缺口、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本的依赖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浙江省不同城市之间建设用地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差异较大。  (4)从时间动态层面而言,由于具体情况的变化,浙江省十年间建设用地的阻尼值呈现“斜N”的波动状态。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都有国有资产存在,差异仅在于各国的国有资产在其社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国有资产在其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机构风险主要产生于制度缺陷或不完善所导致的体制性风险。由于体制性风险的长期积累,在金融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现阶段处于金融机构风险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