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收入分配关系的变革尚未完善,全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历史最高点达到3.3倍,波动区间在2.4-3.33之间,且总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反映,2009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有所缩小,但城乡收入差距缩至“相对合理水平”还需要较长的时期。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波动区间在2.4-3.15之间,且总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在最近20年,中山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一直保持在1.5-2.1的区间内波动,且总体上呈逐步缩小的趋势。为什么中山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波动幅度和缩小速度均优于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应保持在多大范围内波动才是合理的?如何进行适度调控?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研究中山市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演变机理、演变路径、主要成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收入结构、城乡制度结构这三个影响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作用机理。最后,根据城乡收入差距迂回波动的规律,从理论上对合理波动范围给予解释,并提出适度调控的政策性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从1996年到2016年,中山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是: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低,波动区间幅度较小,一直保持在1.5-2.1的区间内波动,远远低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波动区间(2.5-3.3),也低于广东省的波动区间(2.4-3.15)。中山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呈现明显的库滋涅茨“倒U曲线”,且处于逐步缩小的态势。(2)中山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呈库滋涅茨“倒U曲线”变动轨迹,基本符合二元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所揭示的内在机理。结构变迁、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互动均衡关系。经济结构、收入结构和制度结构是影响中山市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重要因素,各个影响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存在着路径依赖关系。主要影响路径有三条:(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调整→要素资源流动配置→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动→城乡收入差距变动;(2)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收入结构变动→收入差距变动;(3)发展民营经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中山市的二元经济结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有重要影响。中山市的城乡收入差距,与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动均衡关系。其中,二元经济结构对缩小中山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最大,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工业化水平对扩大中山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最大,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4)中山市的城乡收入结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有重要影响。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经营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但结果不显著;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的影响,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中,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主要影响因素。(5)中山市的制度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有重要影响。技术选择指数、民营企业发展程度趋向于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属于市场干预的结果;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干预政策趋向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属于政府干预的结果。本文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国实情,从理论上提出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波动范围是1.5-2.5之间,并指出适度调控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目前中山市在适度调控城乡收入差距遇到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两个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在顶层设计方面,应将调控重点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向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和缩小行业收入差距转变;应重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两个难题。在构建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调控机制时,应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具体政策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