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地方高校智库扮演着越来重要角色。近年来,地方高校智库依托地方高校而存在,其发展迅猛且呈现良好态势,凸显出较明显的学术优势和研究实力,对国家和地方公共决策和政策制定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智库成果作为地方高校智库研究的功能化表达,是智库研究的结晶,也是智库影响公共决策,发挥咨询功能的最主要方式。智库成果转化和运用,可以彰显智库实力,是衡量智库影响力发挥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地方高校智库自身资源及外部环境的限制,智库研究成果总体质量不高、成果转化率低、成果转化供需不匹配是目前许多高校智库尤其是地方高校智库面临的重要瓶颈,如何有效地匹配和协调高校智库与政府需求之间的矛盾,加速推进智库成果的有效转化是不容避免的核心问题。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智库内外部协同被多次提出。协同可以实现主体之间的优势互嵌,由于智库成果的生产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协同过程,需要多个主体以及多种途径的关系协同,智库成果转化系统也是同样。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梳理了地方高校智库目前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向。在明确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其转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和调研,结合目前对安徽省地方高校智库成果及其转化过程中的问题现状初步认识,通过系统分析法和要素分析法,针对现实问题,筛选出智库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思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网络搜集和文献整理等收集现有资料,对智库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并结合访谈情况进行现状及问题分析。结合相关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从成果所需的信息输入和研究能力、供需和平台中介以及环境因素的问题。通过对智库成果转化价值链上的相互关系和各自要素的角色分析,厘清智库协同的多重维度,并基于系统协同视角探求其问题原因。同时,通过和国内其它地方高校智库的案例对比和分析,找寻差距,结合相关因素,细化分析并从供需和平台中介的视角,总结提出基于协同视阈下的地方高校智库成果转化的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智库成果在产出及转化过程中,需要加强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所在环境要素和中介平台渠道之间的内外部沟通协作与配合,才能更好地产出和转化高质量、高匹配度的智库成果,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智库的效能。在协同视角下,智库可以更加明确和了解实际的协调要素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平台环境,打破自身局限。通过强化校地合作,积极与其他智库及高校的协同,深化与数据库以及媒体平台的协同关系等一系列方式,联合政府、企业、区域内及区域外智库等多元主体,实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库成果质量及其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