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彩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汉代的帛画、隋唐的壁画、宋代的小品、元永乐宫的壁画、明清的青绿山水以及民间的绘画等,都见证了重彩画的兴盛与衰弱。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重彩画在现代文明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色彩、肌理等形式法则,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和装饰意味的现代重彩画。特别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重彩画突破了传统重彩画的限制,在材料和技法上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如今,现代重彩画已经广泛应用于壁画、室内装饰等领域,并将在公共艺术的众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此,重彩画技法课程的教学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使传统重彩画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焕发新的光彩,续写辉煌。目前,国内的重彩画技法课程教学发展各异,以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的重彩画技法课程教学现状为例,重点从美术教学法视角分析和思考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教学评估等内容。如中央美术学院提出的“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和“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教学理念。厦门大学提出注重人文教育与技艺传授并行的教学理念,注重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表现形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广西师范大学重彩画技法课程教学提出以人类优秀文化为凭藉,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锐意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组织上,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的重彩画技法课程都采用工作室的形式;师资以工作室负责人为主要授课教师,同时,聘请校外有影响力的重彩画家讲课,拓宽学生视野;教学评价方面,多以课程作业或同时参考课堂进行考核;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虽然三所高校的重彩画技法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课程授课的对象有局限性,不应仅限于专业学生,可作为选修课程进行推广;师资方面还要不断完善师资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保证课程教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教学评价更为全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重彩画技法教学实践中,以广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阶段重彩画技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了梳理,呈现了教学中涉及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学评价等内容,并展示课程的部分作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重彩画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提高重彩画技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将重彩画这一历史悠久,富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