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体质指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9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24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根据体质指数将患者分成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比较不同组间血压变异性参数、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晨峰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差异。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体质指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1.调整年龄、性别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24hDBPSD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5)。调整年龄、性别后,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与24hDBPSD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超重的比值比(OR)为1.868[95%置信区间(CI):1.067~3.273,P<0.05]。收缩压变异性与体质指数无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率为86.9%。3组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晨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超重组、肥胖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LVEDV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LVEDV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肥胖的OR为3.081(95%CI:1.103~8.600,P<0.05)。3.等容舒张时间(IVRT)异常组的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BPSD)高于IVRT正常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IVRT与dSBPSD呈正相关(P<0.05)。调整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a)异常组的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高于E/Ea正常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E/Ea与24hDBPCV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4hDBPCV最低三分位组相比,最高三分位组、中间三分位组E/Ea异常的OR分别为10.093(95%CI:1.545~65.974,P<0.05)、7.568(95%CI:1.059~54.086,P<0.05)。结论体质指数与24hDBPSD、LVEDV呈正相关,是血压变异性、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之一;dSBPSD与IVRT呈正相关,24hDBPCV与E/Ea相关,血压变异性是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高体质指数伴随着血压变异性异常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控制体重对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