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甘草汤治疗湿热瘀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赤芍甘草汤治疗湿热瘀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deepveinthrombosis,DVT)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药治疗的疗效和机理。本文是以赤芍甘草汤为治疗方剂,我们选择D-二聚体作为主要检测指标,并结合临床症状以评价赤芍甘草汤治疗湿热瘀阻型LDVT的微观、客观疗效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并为该病“病在脉者,调之于血”的治则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湿热瘀阻型DVT的治则和方药实现更加有机的结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阻型DVT患者60例(60条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条腿),口服赤芍甘草汤,同时应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针及华法林钠片。对照组30例(30条腿)应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针、华法林钠片,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量双下肢膝关节上下15cm处周径,然后计算出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及经治疗后消除的周径值,对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客观评估,并且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时及时监测血清D-二聚体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根据各项所得数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应用赤芍甘草汤组治疗湿热瘀阻型LDVT的总治愈率为43.3%,明显优于对照组23.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无性别差异,由于人体解剖因素,左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右髂动脉骑跨,导致其远侧的静脉血回流相对较右侧缓慢,故而本病好发于左下肢。治疗组D-二聚体在治疗后第一天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两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后DD水平亦上升,第5天达高峰,而后呈下降趋势,经spss13.0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经治疗后患肢膝关节上下15cm处周径差值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经spss13.0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本研究是导师崔公让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提出了湿、热、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主要病理特点,脉络血瘀湿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血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拟定了本病急性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并在此基础上组方赤芍甘草汤进行临床研究。经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好的消除患肢肿胀、疼痛等主要症状,D-二聚体较对照组更早地达到高峰。通过临床观察,可以推测赤芍甘草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2)增强抗凝和纤溶的活性。(3)降低全血粘度,减少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和释放,抑制血栓形成。本临床研究验证了赤芍甘草汤治疗湿热瘀阻型DVT的临床疗效,分析了“血”“脉”“血栓”“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崔公让教授治疗本病所采用“病在脉者,调之于血”治则的合理性、科学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胃苏颗粒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2例,然于治疗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
光伏发电项目受到国家关于项目建成并网之前项目投资主体不能变更等政策影响,项目业主一般都设计了相对复杂的建设模式.这相应为后期的股权交易增加了难度和风险.本文以某40M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颅内出血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5月受理的76例脑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从法医学的角度分析脑外伤与颅内出血的关联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之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各行各业也都得到了快速进步.虽然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一切都朝着好
《法官法(2019)》对法院院长任职条件的规定则属于一个阶段性推进,但是研究发现:“法律专业知识”的内涵不明,难以避免“法盲”法院院长的出现;法院院长职位的任职最低年龄规
随着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等新基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也在发生重大转变,总包企业对分包方的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劳动立法追求的目标,经济补偿制度在劳动法体系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当下的社会发展来看,该制度已然与实践有些脱节,一方面过度加重了用
合同约定解除权需双方约定的解除合同事由切实发生时,守约方才可享有.需要注意的是,守约方的合同解除权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解除权的成就与否,还需要考虑违约方的违约程度,如违
在仲裁实务中,先裁后诉是较为常见的瑕疵仲裁条款.目前在《仲裁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这类仲裁条款的效力未予以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方法院对于此条款的效力认定所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