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年生蒙古黄芪药材主要以种苗平栽方式种植,而蒙古黄芪种苗机械化起苗造成不同程度的种苗根损伤以及商品种苗粗度参差不齐。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粗度、末端损伤程度对蒙古黄芪种苗移栽后植株形态、生理、药材产质量的影响,探究不同粗度和根末端直径的种苗在蒙古黄芪药材生产中的表现及差异;不同粗度种苗栽培获得的二、三年生蒙古黄芪药材的产质量差异;机械化起苗造成的种苗末端损伤在蒙古黄芪二年生药材栽培中,对植株的生理、形态及药材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移栽返青率与种苗粗度成正比关系,低粗度种苗的返青率在87.7%以下,中、高粗度种苗返青率达93%以上。生长前中期蒙古黄芪根生长发育的优势与种苗粗度成正比关系,收获期的蒙古黄芪根鲜干重差值微小。低粗度种苗根的快速增长期在60~90 d,中、高粗度种苗根的快速增长期在返青后30~60 d。2.不同粗度种苗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及黄芪甲苷含量差异显著,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两种有效成分含量逐渐升高,组间差值逐渐减小,至收获期时各组蒙古黄芪的两种有效成分含量都明显高于《中国药典》2015版中相关有效成分含量的最低含量限度,各粗度组间两种有效成分含量虽具显著差异但差值微小,产出的二年生蒙古黄芪药材品质都较优。3.栽培二年生蒙古黄芪,种植户投入高粗度种苗可获得高产量,投入低粗度种苗可获得高净增长量。不同粗度蒙古黄芪种苗收获的三年生蒙古黄芪药材与二年生药材相比,具有产量提高而品质降低的现象,其药材外观性状差,并且两种有效成分含量严重下降。4.种苗末端损伤所形成的愈伤组织具有生根优势,能定向诱导“拐点”在损伤处形成并能显著增加90~120 d蒙古黄芪的根表面积、体积;能显著降低移栽初期叶、根的抗逆性;可降低叶片的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值,提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对蒸腾速率表现为前期减缓,后期促进作用;能显著提升蒙古黄芪主根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但会显著降低侧根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以及主、侧根的黄芪甲苷含量;对二年生蒙古黄芪药材起促产作用。5.适度的种苗末端损伤有利于蒙古黄芪的生长。在生产中,末端直径保持在2~4 mm的人为种苗损伤处理对主根根长的保留效果最好,对二年生蒙古黄芪的增产、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增加效果最佳,对黄芪甲苷含量的降低作用最小,其产量为6898~7119 kg/hm2,产量净增长量达5824~6003 kg/hm2,较对照A分别增长约 38.0%、49.1%。6.种植利润与种苗粗度成反比关系。当前种植户偏爱种植细种苗,其种苗成本最低且利润最高,这种方法合理可行。其中个体种植户可获利1471~1603元/亩、承包商可获利471~603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