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对周围性面瘫静止期患者眼裂宽度的影响,探讨梅花针叩刺对静止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眼裂恢复的有效性;为缩短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程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在福州总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急性期(前7天)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方案相同。两组发病静止期(8-25天)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行普通针刺后予采用梅花针叩刺;对照组静止期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隔日1次,至静止期治疗痊愈或静止期结束后通过神经电图检查、患侧肌力、患侧与健侧眼裂差值、H-B量表计分法、FDI评分法比较两组静止期治疗后的眼裂恢复情况及周围性面瘫的疗效,静止期后继续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至发病90天或痊愈结束,90天后采用FDI评分法比较两组远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结果1、静止期治疗后,两组肌电图、患侧肌力、患侧与健侧眼裂差值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眼裂恢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发病第25天后H-B评分及FDI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FDI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发病25天后H-B评分及FDI躯体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FDI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静止期结束后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愈显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周围性面瘫的治愈天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梅花针叩刺眼轮匝肌对周围性面瘫静止期眼裂的恢复效果明显,能刺激支配其收缩的神经,使肌肉发生不自主收缩运动,刺激反射的发生,从而达到眼轮匝肌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眼裂的恢复。2、静止期介入梅花针叩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更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