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钛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船舶、航空、化工以及医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钛合金应用于涉水装备时易发生微动腐蚀,且钛合金在高温环境下抗氧化性很差。因此,研究钛合金抗氧化、抗腐蚀的低成本表面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课题选用SiO2、Al2O3、MgO、CaO、B2O3为涂层主要成分,水玻璃作为粘结剂,采用料浆法在Ti-15-3钛合金表面制备陶瓷涂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船舶、航空、化工以及医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钛合金应用于涉水装备时易发生微动腐蚀,且钛合金在高温环境下抗氧化性很差。因此,研究钛合金抗氧化、抗腐蚀的低成本表面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课题选用SiO2、Al2O3、MgO、CaO、B2O3为涂层主要成分,水玻璃作为粘结剂,采用料浆法在Ti-15-3钛合金表面制备陶瓷涂层,对涂层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其耐腐蚀性、耐高温氧化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以SiO2、Al2O3、MgO、CaO为主要原料,B2O3为助熔剂,水玻璃作为粘结剂,研究了陶瓷骨料的成分配比,以及料浆法制备工艺流程对涂层宏观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制备过程中采用喷涂方式在距离钛合金表面200-300 mm处向涂层表面喷涂2-3次,可使涂层厚度保持在30μm左右。喷涂后静置干燥,在750℃进行烧结,得到致密平整、结合良好的陶瓷涂层。对比涂层与试样基体的性能发现,带有涂层的材料在硬度上从399.3HV上升到549.2HV、自腐蚀电流从0.45下降到0.05μA/cm2,同时试样的抗高温氧化性上也有显著的提升。为进一步探讨涂层的耐腐蚀性,分别将涂层试样和基体在质量分数为3.5%的海盐水中浸泡15天、30天、60天,研究浸泡腐蚀前后其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涂层在浓度为3.5%的海盐水中浸泡腐蚀,腐蚀15天后其表面出现凹坑孔洞;腐蚀30天涂层厚度明显减薄;60天后凹坑增多变大,但涂层与基体仍结合紧密。腐蚀60天后,涂层的断裂韧性从3.75 MPam-1/2降至2.45 MPam-1/2,其显微硬度从549.2 HV下降到428.6 HV,但仍高于钛合金基体的硬度。腐蚀60天后涂层的自腐蚀电流为0.32μA/cm2,极化电阻为342.548 kΩ·cm2,而基体的自腐蚀电流为1.32μA/cm2,极化电阻为18.905 kΩ·cm2,表明该涂层具有长效耐腐蚀性。在上述钛合金涂层中进一步添加10%、20%和30%的Cr2O3,研究其微观组织及耐蚀、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随着涂层中Cr2O3加入量的增加,陶瓷涂层中的Cr2O3相数量增加。在Cr2O3添加量为10%和20%时,涂层平整致密,涂层的耐高温氧化性明显提升。但是,添加量超过30%后,涂层表面出现突起,且伴随产生微观裂纹,涂层组织变得疏松,其对基体钛合金的保护能力减弱。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Cr2O3的加入导致涂层内出现较大空洞缺陷,所以添加Cr2O3对于提升陶瓷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没有正向作用。
其他文献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零件开发周期短、可成形精密细小零件、表面质量好、节省原材料等优势,在船舶、汽车电子、军工等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SLM成形过程中剧烈的温度变化、熔池内流体流动不稳定及粉末排布稀疏等因素,容易导致球化、微观组织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影响零件的表面完整性、使用寿命及性能。因此对SLM加工过程中熔
在大尺寸弱刚性构件的加工过程中,切削引入的残余应力是导致加工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切削表层残余应力,但是通常热处理不能完全消除切削表层残余应力,因此,确定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对后续加工变形的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考虑了热处理过程中纯铜车削表层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的演变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车削仿真模型和热处理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准
压气机静子组件的预装配精度决定了组件能否顺利装入机匣完成静子的制造。静子组件预装配包括夹具定位和点焊两个步骤。当夹具卸载后组件会产生回弹变形,难以保证静子组件的预装配精度。为了减少静子组件预装配回弹变形,本文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夹具结构改进及预装配工艺参数控制。(1)建立静子组件预装配仿真模型,改进夹具结构,控制预装配工艺参数减少回弹变形。根据预装配夹具结构,对夹紧力进行计算和实验验证,确
电火花放电加工广泛应用于复杂微结构和各种硬质材料的加工,但是电火花线切割微结构时,伴随脉冲放电腐蚀过程,极间熔融材料被溅射抛出形成大量电蚀产物,部分电蚀产物极易粘附在已加工表面,形成厚达几十微米凹凸不平的粘屑层,严重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本文旨在揭示微结构中电蚀产物粘附现象的形成机理,探究影响粘附现象的主要加工参数,提出改善和去除微结构表面粘附屑的有效方法。首先,本文以镍基微小蛇形弹簧为
铝蜂窝芯材料,是一种薄壁多芯格结构材料,具有密度小、质量轻、在芯格轴向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高速铣削加工是目前最常用的加工铝蜂窝芯的方法,由于该材料在垂直于芯格轴向方向上刚性很低,所以固持和加工蜂窝芯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蜂窝芯变形。为减少铝蜂窝芯的加工变形,开展了固持夹具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设计了相应的铝蜂窝芯夹具、并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和铣削实验,
自上世纪以来,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能源材料,热电材料一直吸引着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热电材料可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可在废热发电和固态制冷等领域应用。Cu-Ni-Mn基合金由于其较为优良的Seebeck系数和较大的功率因子而被研究者们视为一种有前景的热电材料。如何进一步提升Cu-Ni-Mn基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探索合适的制备以及加工工艺,进行微观组织与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常用于制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等领域的重要设备,但严苛的服役环境可能导致构件表面产生微裂纹等早期损伤,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引发灾难性断裂事故,及时地检出微裂纹等早期损伤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裂纹检测的常用方法,常规超声波检测对尺寸远小于波长的微裂纹等早期损伤不敏感。基于此,本论文选用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结合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以理论研究、仿真模拟
采用高速火焰喷涂技术在17-4PH不锈钢基底上喷涂四种粒径(20μm、40μm、80μm和100μm)的聚醚醚酮(PEEK)粉末,制备出四种PEEK纯涂层。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等仪器测试分析了PEEK纯涂层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然后将两种粒径的碳纤维(CF)以三种质量含量(10%、20
Cu-15Ni-8Sn合金是一种调幅分解强化为基础的高性能铜合金,具备高强度、高弹性、优异的耐摩擦性能、抗应力松弛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作为铍青铜的潜在替代合金备受人们瞩目,并在多领域有着可观的市场应用价值。Cu-15Ni-8Sn合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合金熔炼时的成分不均匀性以及时效过程中的不连续沉淀生长极大削弱合金性能。为改善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向Cu-15Ni-8Sn合金中加入第四组元Mg和改变浇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