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胺法烟道气脱硫吸收解吸一体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通过吸收塔和解吸塔装置来做乙二胺-磷酸的烟道气脱硫和解吸实验,由于有机胺吸收解吸实验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吸收:经过有机胺法吸收脱硫后,出口烟气中SO2含量要低于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二是解吸:解吸塔出口气体中的SO2在的浓度要到达直接进入制酸系统的浓度要求。而本实验的重点是目的二:解吸,只有吸收剂再生,才能进入下一轮的吸收。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有机胺脱硫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课题的乙二胺-磷酸吸收解吸一体化实验中,在保证吸收效果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重点研究富胺液中SO2的解吸脱除,对乙二胺--磷酸解吸再生进行研究,实验目标是在乙二胺解吸再生的同时,解吸气体中的SO2含量要尽量高,以便回收利用。乙二胺-磷酸可再生胺法能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是乙二胺的再生,即如何能及时解吸出吸收富液中的SO2是本实验的关键。本实验以乙二胺-磷酸缓冲溶液为吸收脱硫剂,使用自制填料塔作为气液相传质设备,对烟道气中的SO2气体进行脱除和再生实验。本文在吸收脱除SO2的效率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重点对实验解吸部分解吸再生SO2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分别通过间歇,全连续,半连续这三种不同的操作工艺,进行一系列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二胺浓度,液气比,吸收液初始pH,解吸塔底是否通空气以及解吸温度等对实验吸收率和解吸的影响,并且对间歇实验,全连续实验和半连续实验这三种不同的实验操作方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到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乙二胺浓度0.3--0.4mol/L,吸收液初始pH=7.3--8.0,液气比L/G=1.0,解吸温度为100℃,最佳的操作方式为半连续实验。另外本实验还研究了解吸过程中解吸塔底通空气与不通空气的两种条件下,解吸塔出口解吸气体中SO2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解吸过程中吸收液pH值的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塔底通入空气有利于溶液中SO2的解吸,并由此可以判定SO2的解吸属于化学吸收中的气膜控制。
其他文献
从软、硬件两方面介绍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电源系统。
变量选择是建立广义线性模型的基础.为了选择变量,本文提出了一种惩罚拟似然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而只要求知道数据的一二阶矩.在统计推断过程中,此方法同时进行变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覆盖面积逐渐扩大,而相应的规模和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导致网络安全问题频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分别介绍了基于数据挖掘和基
主要对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电气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重点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做出推动。 In this p
<正> 1990年5月15日,日本官方公布:日本厚生省于1985—1988年进行的一次全国性调查结果表明,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有25375人遇难,同年8月9日长崎有13298人被害。爆炸当
该文在对人权保障原则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公法基本原则体系中的地位,即核心原则、目的性原则、原生性原则。进而将人权保障原则置于具体的部门公法中进行
随着光电产品及通讯产品中自由曲面光学器件的广泛应用,例如,数码相机镜头、微光夜视器镜头、光学打印机的扫描镜头、宽带光纤耦合器、车灯的反射镜及灯罩、平面显示器上的导
针对目前分动器产品在车辆上的应用呈现出小批量、低成本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将适应性重构设计方法理论应用于分动器的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分动器适应性设计软件(简
NOMEX蜂窝材料因其密度小,有优异的绝热和保温作用,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备受航空航天领域的关注。但由于NOMEX蜂窝材料特殊结构和特殊的力学性能,使其加工中出现撕裂、压塌、让刀变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在17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历史长河中景德镇已经成为陶瓷文化的代名词。但强大的景德镇并没有从单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