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稳定视角下的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搭配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一再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驱动下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面临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在当前通胀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我国货币当局如何制定适当的宏观货币政策、如何合理搭配使用货币工具使得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选择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和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作为物价水平的代理变量,在物价指数上下游传导关系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物价指数在利率变动、汇率变动下的改变方向和强度。本文实证表明在货币政策变动方向相同下,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更大,汇率政策比利率政策具有更强的负向价格效应。另外,三个物价指数对利率、汇率变动的反应速度和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即PMI大于PPI,而PPI又大于CPI。最后联系当前我国“控通胀”的实际背景情况,对在宏观货币政策统一安排框架下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搭配的具体调控频率和力度,以及积极构建完善的物价水平先行指数监控系统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两次石油危机的发生,世界范围内的大型企业纷纷陷入发展的困境,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开始崛起,并在经济发展、就业水平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areto分布和均匀分布由于其应用广泛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提出了多种参数估计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极大似然估计、无偏估计和贝叶斯估计等等。大样本情况下,这几种方法都能够获
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质量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据。随着新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