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Virus,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已呈世界性分布,给养鸭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鸭肝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病毒的检测方法及防治等方面,对DVH发病机制的研究不多,对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应答机制,感染后引起雏鸭快速死亡的分子机制,机体细胞蛋白和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研究鸭肝炎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DHV感染过程中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雏鸭对DHV感染应答基因的筛选与鉴定通过DHV感染雏鸭,建立了实验动物模型。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雏鸭在DHV感染过程中肝、脾、肾、脑四种混合组织的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通过PCR从文库中筛选出50个阳性克隆,经序列测定共获得10个差异表达基因。它们包括基质Gla蛋白基因(MGP)、溶菌酶G、淋巴细胞抗原复合物基因(LY6E)、黏液素4、β2微球蛋白和一个未知基因等6个表达上调基因;干扰素刺激基因12(ISG12)、细胞色素c氧化酶Ⅲ、白细胞衍生的化学吸附素(LECT1)和染色体14ORF100等4个表达下调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可以分为信号传导、抗病毒免疫、电子传递等几个方面。通过半定量RT-PCR对其中MGP、溶菌酶G、LY6E、ISG12、细胞色素c氧化酶Ⅲ、LECT1和染色体14ORF100等7个基因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这7个基因在雏鸭感染DHV过程中都是差异表达的。2 ISG1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反向消减cDNA文库中ISG1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含有BamHI和XhoI酶切位点的引物,利用PCR扩增ISG12基因片段,将ISG12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KG-ISG12,使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5kD。通过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为水溶性膜蛋白,并有很强的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