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对铁矿石等基础性原材料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虽然我国铁矿石资源储量高,但品位不高,且开发难度大,因此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逐年增加,现在已经超过50%。21世纪的头十年里,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经历了多次的大幅度上涨,在我国钢铁行业内造成了大面积的亏损,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钢铁企业面临定价困境的原因,并重新思考我国铁矿石进口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定价能力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方面铁矿石市场呈卖方垄断格局,少数卖方企业存在联合操纵价格的动机,这是“外因”;另一方面,我国钢铁行业自身市场结构分散,产品竞争力低下,既缺乏对外议价能力,也缺乏成本转嫁能力,这是“内因”。“外因”在一定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的,而“内因”既是定价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通过我国钢铁业自身的努力能够加以改变的。因此本文从“内因”出发,以产业集中度为视角,考察了我国钢铁产业现阶段的市场结构,并建立数理模型分析了在卖方垄断格局下买方集中度与议价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首先用协整的方法研究了铁矿石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铁矿石价格变动会对消费物价指数(CPI)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不过幅度很小;对钢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对钢铁产业市场结构的考察,发现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比较同时期、还是比较同发展阶段,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包括规模经济、市场需求、政府干预等;模型分析显示,买方产业集中度与议价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博弈过程类似于“囚徒困境”。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具体的铁矿石进口策略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