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成人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的CT研究目的:观察OSAHS患者上气道各个阻塞平面的CT特征,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打鼾患者48例。并根据AHI指数分为轻中度组24例和重度组24例,无打鼾健康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整夜的睡眠监测后,所有研究对象接受了清醒状态下平静呼吸时的上气道Brilliance iCT扫描。测量所有研究对象鼻咽区、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各区最窄平面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记录测量结果,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24例轻中度OSAHS患者、24例重度OSAH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为20例,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除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体重指数BMI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无统计学差异。2.比较平静呼吸状态下各组间上气道参数。对照组与轻中度组之间腭后区最小面积层横截面积、左右径、,舌后区最小面积层横截面积、左右径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重度组之间腭后区最小面积层横截面积、左右径、前后径,舌后区横截面积、左右径、前后径,会厌后区横截面积有统计学差异。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是舌后区横截面积,会厌后区横截面积。3.48例OSAHS患者狭窄平面分布情况。鼻咽后区+腭后区狭窄人数为3人;单纯腭后区狭窄人数为9人;腭后区+舌后区狭窄人数为12人;腭后区+会厌后区狭窄人数为为8人;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人数为14人;四个平面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狭窄的为2人。重度组较轻中度组在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狭窄人数所占比率高,在鼻咽后区和腭后区无统计学差异。4.本研究中除BMI与OSAHS严重程度(AHI)呈正相关性,其他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组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多位于腭后区及舌后区,并且多为2个及2个以上平面狭窄。2.上气道狭窄面积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左右径的减小。3.腭后区最小面积层横截面积可成为OSAHS疾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4.肥胖是OSAHS发病因数之一。第二部分39例男性患者上气道骨性结构特点与OSAHS发病的相关性目的:观察男性成人OSHAS患者上气道骨性结构的特点,探讨其与OSAH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PSG确诊OSAHS男性患者39例。根据AHI分为19例轻中度组和20例重度组。所有研究对象在平静呼吸状态及Muller动作下分别进行上气道CT扫描。测量硬腭的长度、颏下到脊柱前缘的水平距离、舌骨中心点到颏下水平距离、舌骨中心点到硬腭垂直距离、舌骨中心点到颏下垂直距离。记录测量结果,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重度组较轻中度组硬腭长度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较轻中度组颏下到脊柱前缘的水平距离更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较轻中度组舌骨位置更低,舌骨中心点到硬腭垂直距离及舌骨中心点到颏下垂直距离两个指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舌骨中心点到颏下水平距离无统计学差异。2.轻中度组中Müller动作下比平静呼吸时舌骨中心点到颏下垂直距离增加;重度组中Müller动作下比平静呼吸时舌骨中心点到硬腭垂直距离、舌骨中心点到颏下垂直距离都增加。3.舌后区狭窄组与非舌后区狭窄组之间比较,舌骨中心点到颏下水平距离和舌骨中心点到颏下垂直距离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参数未发现差异。4.各参数与OSAHS严重程度(AHI)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1.重度组较轻中度组气道长度更长。2. Muller动作相对平静呼吸时舌骨位置更加低下。3.舌骨位置参与了舌后区平面的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