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在冠状动脉造影中被越来越多的发现,作为一种临床实体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塞,但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本文旨在研究临床各项指标与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探索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疑似冠心病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于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TIMI血流帧计数(TIMI flow frame count,TFC)将无冠状动脉心外膜血管狭窄且显示慢血流的为观察组,共44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同时期内随机入选无冠状动脉狭窄且冠脉血流正常的为对照组,共4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血常规、心超、心电图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组间釆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BMI因素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红细胞压积(42.58±4.69 VS 40.32±4.97,P=0.031)、碱性磷酸酶(87.18±27.13 VS 72.50±19.11,P=0.004)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电图V6导联室壁激动时间VAT-V6(56.01±4.61 VS 41.03±4.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β=0.046,P<0.05)、VAT-V6(β=0.502,P<0.05)可能是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碱性磷酸酶预测CSF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8,≥75.5 U/L水平是CSFP的预测因子,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63.64%。VAT-V6预测CSF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49.3ms是CSFP的预测因子,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5.5%。结论:(1)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心电图V6导联VAT时间延长。(2)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VAT-V6与平均TFC成正相关,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VAT-V6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