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塔拉索锚固区是斜拉桥中的关键部位,拉索的局部集中力将通过这一部位安全、均匀地传递到塔柱中。由于拉索的局部强大集中力、预应力筋的锚固力以及孔洞削弱等因素影响使该区域受力状态十分复杂,单纯的理论分析无法全面反映索塔锚固区实际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因此,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受力性能分析的探讨一直以来受到桥梁界的瞩目,索塔锚固区也是斜拉桥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和关键。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是我国黄河上第一座三塔斜拉桥,对三塔斜拉桥,进行的试验研究很少,其相对双塔或单塔斜拉桥,结构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多,针对此现状,为完善相关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三塔斜拉桥特别是其中位置最高、自重最大、水平力最大的斜拉索对应的锚固区进行应力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以检验锚固区的受力性能,并为施工工艺提出指导性建议,同时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利用ANSYS软件针对索塔锚固区N26节段进行空间应力有限元分析;然后,进行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试验条件与实际施工工艺完全相同,通过测定大吨位小半径预应力钢束的应力损失,给出塑料波纹管的孔道摩阻系数μ及k值,对比分析足尺模型试验实测值与有限元分析理论值,测定混凝土温度曲线,并对预应力孔道真空辅助压浆工艺进行探讨。根据空间应力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在环向预应力施工、真空辅助压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工程实体施工控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和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足尺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空间分析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模型的抗裂安全系数及裂缝宽度安全系数均大于2,结构设计安全可靠,空间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更具科学性,能保证孔道灌浆的均匀性,形成一个密实的保护层,对管道内的预应力筋提供有效的保护;模型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设计提出的强度指标要求,并有足够的安全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