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例现象理论研究起源于先例文本的研究,俄罗斯语言学家(?)于1986年提出先例文本的概念。在当前语言学界提出"人类中心范式"构架及力求揭示语言与文化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任务下,我们不难发现,先例现象仍是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苏联解体后,严肃文学逐渐被娱乐性书刊及各种侦探、言情和凶杀小说所取代。此时出现了严肃文学的唯一畅销作家——佩列文。在他的作品中会经常见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名、主人翁,各种大众熟知的广告词、品牌名称,苏联歌曲,历史事件名称,东西方神话传说。这正是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使用先例现象。他巧妙地借助先例现象的信息传输功能,让读者反复思考这些先例现象所蕴藏的文化内涵。通过先例现象传达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国内先例现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大众传媒领域,我们首次将先例现象的来源作为研究方向来分析佩列文的作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先例现象这一理论依据的发展状况,将《百事一代》、《苏联太守传》中的先例现象罗列出来并追其根源,经过统计作者发现这两部作品中的先例现象多来源于文学文本、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品牌、谚语俗语、电影、音乐和地名。另外,为了理解佩列文使用先例现象的意义,我们对多处先例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四个较为重要的功能:揭示后现代主义作品中荒诞虚无的主题;创建黑色幽默并达到讽刺效果;暗示情节发展;描述主人翁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通过对佩列文代表作《百事一代》及《苏联太守传》中的先例现象来源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总结各个先例现象的显性及隐形含义并概括出先例现象在文学文本,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发挥的功能。希望借助此文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佩列文的作品并为以后研究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