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膜表面是最常见和最方便的局部或全身给药部位,钙离子(Ca2+)在对上皮屏障功能起保护作用的黏膜细胞顶端连接复合体(Apical Junctional Complex)的形成至关重要。此前,本课题组已成功合成了一种用帕米膦酸修饰Brij78(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实验证明,Pa-Brij78对钙离子(Ca2+)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本论文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可有效降低钙离子(Ca2+),且具有粘膜粘附性的壳聚糖(CS)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SLNs),此纳米粒能够提高药物在黏膜中的吸收和渗透。为此,本文以壳聚糖(CS)溶液作为水相,Pa-Brij78为乳化剂,采用微乳法,一步制备装载疏水性药物姜黄素的CS-Pa-SLNs。通过动态光散射(DLS)粒径仪表征壳聚糖修饰的纳米粒,结果显示,粒径大小为180nm,表面带有正电荷。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证明了CS-Pa-SLNs的核-壳结构。通过将制备的纳米粒分别与模拟人工粘膜玻璃板(Mucosa-plate),可溶性粘蛋白(Mucin),大鼠肠道(Rat intestine)等作用,评价壳聚糖包裹的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SLNs)在体外的粘膜粘附作用。实验发现:CS-Pa-SLNs在体外粘附性实验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粘附作用;其中,0.1%CS-Pa-SLNs和0.2%CS-Pa-SLNs比Brij78-SLNs, Pa-Brij78-SLNs粘膜粘附性都强,前两者与模拟人工粘膜玻璃板(Mucosa-plate)的粘附率达到60%以上;与粘蛋白作用时的粘附率可达到80%以上;而在大鼠肠道内粘附率也均在60%以上,实验结果证明,经壳聚糖修饰的Pa-Brij78-SLNs显著增强了纳米粒的粘膜粘附作用。Caco-2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5μM以下时,CS-Pa-SLNs不会对Caco-2细胞产生细胞毒性,说明药物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很好。另外,与未被壳聚糖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CS-Pa-SLNs增强了药物在黏膜细胞旁中的渗透。总之,实验结果表明,经壳聚糖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SLNs)除了具有粘膜粘附性质外,同时也有渗透增强作用,可被用于疏水性药物在黏膜部位的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