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霍夫斯塔德1980年对跨文化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来,大量的研究者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上。许多学者延续了霍夫斯塔德的研究成果,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看作同一文化纬度上的两极。然而,泰安迪斯在1995年提出多维度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他认为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都可以再细分为水平维度(强调平等的观念)和垂直维度(强调等级之分)。因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水平集体主义(HC)、垂直集体主义(VC)、水平个人主义(HI)、垂直个人主义(VI)。前人的研究表明,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上中国属于垂直集体主义文化。不过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同的观点、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相互碰撞,使得人们的传统思维也在不断变化。而这其中,作为容易接受新观念的年轻人,应该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大学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上的变化,同时探讨不同的人群(如男生和女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主义价值观上的异同。本文以泰安迪斯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支撑,用泰安迪斯及其合作者1995年所编制的问卷对500 名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进行了调查。作者不仅对整个受试群体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进行研究,还分别对不同的组别(男生和女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英语通过四级和通过六级的学生)进行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大学生依然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但是从以前的垂直维度变成了目前的水平维度;2)内地大学生和台湾大学生都表现出了集体主义倾向,不过相比之下,台湾大学生更倾向于垂直集体主义(VC),而内地大学生更倾向于水平集体主义(HC)。不过两者在垂直和水平个人主义上的倾向相似;3)男生更倾向于垂直个人主义(VI),而女生更倾向于垂直集体主义(VC);英语水平稍低的学生比英语水平稍高的学生更倾向于个人主义,本文中用他们的四、六级成绩作为区分的标准;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本文印证了前人的一部分研究结论,同时又指出中国大学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