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组与代谢组合结合揭示黄瓜黑刺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及调控途径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刺颜色是黄瓜(Cucumis sativus L.)非常重要的外观品质。虽然前人研究结果已揭示黄瓜黑刺对白刺为显性性状,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是,黑刺中黑色物质是何种组分,以及这些物质对黄瓜本身和人类的健康有何影响,都还不清楚。因此,了解黄瓜黑刺中的代谢组分,以及它们的合成及调控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研究利用黄瓜黑刺品种(V05A0071,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编号)和白刺品种(V05A0672,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编号)杂交构建了F2群体。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分别对黑刺和白刺混池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揭示黑刺基因的调控网络,同时进行SNP关联分析(SNP association analysis)定位黑刺基因。同时对黑、白刺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了许多差异组分,经进一步分析,最后确定了黑刺中所特有的五种黄酮醇类物质,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转录组中表达差异基因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Genomes)富集分析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找出了可能与黑刺形成相关的代谢酶类和代谢途径,发现在黑刺中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莽草酸途径代谢酶类表达量明显上调,另外通过对KEGG的关联分析,发现黑刺的形成很可能受激素的调控。  2.转录组混合分组分析法初步将控制黑刺形成的基因定位在4号染色体1500K左右的区间,通过对此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注释,发现有一个R2R3MYB类转录因子Csa4M003090在黑刺果皮中高表达。  3.通过对黑刺白刺进行代谢组的分析,找到了可能的差异代谢物及其精确的质荷比,并用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对黑刺白刺前期和后期进行分析,发现与前期相比,黑刺白刺后期物质代谢差异明显,找出了42种潜在差异代谢物.。并根据质谱分析和核磁解谱,鉴定出黑刺中积累五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包括不同糖基化的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亭。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结合分析,从整体上揭示了黄瓜黑刺物质代谢调控网络,定位了控制黑刺形成的基因,为今后黄瓜品质育种和抗性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为黄瓜果实中类黄酮化合物的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当代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讲解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建构开放的教学课堂,有效的渗透应用意识
现如今,新课标教学理念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教育行业,素质教育也成为初中初学教学中的基础目标。针对此种教学标准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逐渐提高了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度,基于此,怎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