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为理论基础,以测井、地震和各种分析测试为技术手段,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沉积体系、层序地层模式、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和预测等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进展: 1、首次识别出泌阳凹陷深洼区盐湖背景下的2种高频单元构成,即①较深湖背景下的高频单元(核三段为代表),每个高频单元自下而上由浊积岩相、暗色泥岩相、白云质泥岩相、含盐白云岩相和天然碱相组成:②滨浅湖背景下的高频单元(核二段为代表),其自下而上由砂岩相、粉砂质泥岩相、白云岩相、含盐白云岩相和天然碱相组成。进一步将泌阳凹陷盐湖的成因模式概括为两种:浅水分层盐湖成因模式和较深水分层盐湖成因模式。提出核桃园组的盐类沉积应当属于碳酸盐盐湖沉积,在层序演化中盐湖的主成盐期为每个层序发育的低位和高位晚期。 2、对泌阳凹陷东北部缓坡带中发育的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进行了细致研究,探讨了下切谷的形成机制,认为本区下切谷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南部边界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沉降。提出其中的砂砾岩体充填沉积为“顺源堆积”,而不是“溯源堆积”。 3、将本研究区内的层序地层模式归纳为四种:充足物源构造坡折模式、少物源构造坡折模式、缓坡模式和盐湖模式,进一步又可细分为10种类型。其中首次在研究区识别出缓坡洼陷边缘型断坡带层序地层模式和发育下切谷的缓坡层序地层模式对低位扇体的预测只有重要意义。 4、以双河油田为例,研究认为:油气输导体系尤其是砂岩疏导体与层序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层序演化对储层通道渗流能力及油气充注具控制作用。油气的富集度差异与层序不同体系域演化阶段储层渗透率级差优势通道有较大的关系,双河油田H31、H32、H34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上部扇三角洲的较高渗分流河道砂体、滩坝砂体具有明显的渗透串级差优势,即为双河油田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 5、在找寻低位域砂岩储集体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提出了泌阳凹陷找寻低位域扇体的重要方向以及构造坡折带的控油模式,确定了泌阳凹陷陡坡边界生长断裂型、缓坡沉积坡折型和缓坡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型层序的分布区域,综合出工区与层序地层相关的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有3大类10种,其中特别强调提出了与边界断层坡折带有关的砂岩上倾尖灭型成藏模式和与缓坡坡折带有关的下切谷-低位扇型油气藏成藏模式(“断层切香肠”成藏模式等)。 6、将层序地层学应用于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概括为“四定、一综合”。在高频层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分析提出低位体系域沉积期下切河道砂体和低位期形成的深水浊积体可形成岩性油气藏:并预测有利低位扇岩性圈闭体3个及与下切谷相关的“断层切香肠”型隐蔽圈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