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干预,分析不同干预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旨在寻找到一种适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初产妇育儿水平。方法:将120例初产妇分为试验A组、B组、C组及对照D组,共4组,各30例。试验A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教育路径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试验B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规范化教育模式,试验C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D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四组初产妇均在住院期间进行上述四种模式干预。观察干预后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能力掌握率、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效能水平及不良情绪发生率。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常用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1)护理满意度。试验A组总满意度达93.33%、试验B组为89.66%、C组为89.29%,初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D组(68.97%)(P<0.05)。(2)新生儿护理能力掌握率。试验A组新生儿护理能力掌握率96.67%、B组掌握率93.10%、C组初产妇掌握率92.86%,均高于对照D组掌握率72.41%(P<0.05)。(3)健康知识知晓率。试验A组新生儿基础护理知识知晓率96.67%、生理特征知识知晓率93.33%、母乳喂养方法知识93.33%、环境护理知识90.00%、疫苗接种与体检要求知识知晓率96.67%;B组新生儿基础护理知识知晓率96.55%、生理特征知识93.10%、母乳喂养方法知识93.10%、环境护理知识89.66%、疫苗接种与体检要求知识知晓率79.31%;C组新生儿基础护理知识知晓率96.43%、生理特征知识92.86%、母乳喂养方法知识92.86%、环境护理知识89.29%、疫苗接种与体检要求知识知晓率78.57%;均优于对照D组新生儿基础护理知识知晓率75.86%、生理特征知识65.51%、母乳喂养方法知识68.97%、环境护理知识65.51%、疫苗接种与体检要求知识知晓率51.72%(P<0.05);试验A组初产妇疫苗接种与体检要求知识掌握率较试验B组、C组差异显著(P<0.05)。(4)自我效能。试验A组教育后自我效能水平(35.16±4.30)分、B组自我效能(30.26±4.27)分、C组自我效能水平(30.22±4.21)分,均优于对照D组(24.60±4.13)分(P<0.05);试验A组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5)负性情绪。试验A组无抑郁发生,低于对照D组17.24%(P<0.05);试验B组无焦虑发生、抑郁发生率3.45%;C组焦虑发生率3.57%、抑郁发生率3.57%;均低于对照D组焦虑发生率10.34%、抑郁发生率17.24%,但差异不显著。结论:(1)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采用规范化教育路径联合母婴床旁教育模式干预组能提高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水平,并优于规范化教育路径干预组、母婴床旁教育组及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2)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采用规范化教育路径联合母婴床旁教育模式干预能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可减少产妇负性情绪发生,更加契合初产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