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通道转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是制备块体纳米金属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层错能的金属在ECAP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形行为和力学特性。本论文以铸态及锻态二种304L奥氏体不锈钢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室温、高温的多道次的ECAP,并进行了ECAP试样的再结晶退火研究。深入分析和讨论了ECAP过程中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结构演化、ECAP变形条件下的形变孪生行为及马氏体相变;研究了ECAP过程中力学性能变化及退火工艺对ECAP试样的组织与性能影响以及回复与再结晶机制。
经室温8道次挤压后,实现了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纳米化,得到两种纳米晶结构:(1)α<1>马氏体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74 nm;(2)γ奥氏体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31 nm。马氏体纳米晶形成机制:(a)剪切带对初始大晶粒的分割;(b)连续的应变诱发γ→ε→α′和γ→α′马氏体相变;(c)形成的马氏体以位错细化机制分割晶粒;(d)形成随机取向的纳米晶。奥氏体纳米晶形成机制:(a)剪切带对初始大晶粒的分割;(b)形成大量层错和形变孪晶,孪晶板条在随后挤压过程中断裂或二次孪生而细化,以及奥氏体滑移带相互交割而细化;(c)形成随机取向的纳米晶。
ECAP过程中产生的形变孪晶主要有二类:一类是孪生方向与剪切方向基本相同的大块孪晶,孪生机制是极轴机制;另一类是与剪切方向有一定角度的、剪切带内和宽孪晶板条内形成的带状孪晶。孪生变形主要发生在剪切带及其交汇处,孪晶变形由剪切带内很高的应力集中所激发,是应变局部化的结果。纳米晶(≤100 nm)的孪生机制为晶界发射Shockley分位错机制,孪生形核于晶界,并通过相邻{111}滑移面上连续发射Shockley分位错长大,带宽(剪切带和宽孪晶板条)≤300nm的孪生机制也可以是晶界发射机制。
γ→ε转变以层错的无序叠加方式进行,并与孪晶共生;马氏体相变以γ→ε→α′和γ→α′二种方式进行,ε属于过渡相,在转变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在γ→ε→α′转变过程中,α′、ε和γ之间保持取向关系:{111}<,γ>//{0001)<,ε>//{001})<,α>,<110><,γ>/<1120><,ε>//<111><,α′>。γ→α′转变有两种方式:应力协助马氏体转变和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应力协助α′马氏体倾向于在孪晶或ε马氏体区形核,通过吞噬孪晶板条或ε片层长大;应变诱发α′马氏体形核于变形孪晶或ε马氏体片层的相互交割处。两种γ→α′转变方式下,α′马氏体与γ基体之间均保持K-S关系:{011}<,α>.//{111}<,γ>,<111><,α>.//<110><,γ>。采用ECAP+再结晶退火工艺,可以获得超细组织的奥氏体不锈钢(2~5um)。铸态组织通过ECAP+高温固溶工艺,可以获得与锻态相同的组织与性能,有可能实现铸锭的开坯。
在退火过程中,低层错能的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发生多变化过程以及形成位错胞过程。亚晶的形成与长大:(a)形变带→带内位错胞→亚晶;(b)形变带→高密度位错形变带界面→多边化→位错墙→亚晶。亚晶以晶界凸出机制迁移及合并机制生长。再结晶形核与生长:亚晶的不断长大形成再结晶晶核,晶核以凸出机制迁移长大。凸出机制从微观上看是台阶长大机制,合并机制从宏观上看是晶粒转动机制。这二种机制是亚晶长大与再结晶晶核生长的基本机制。形变孪晶和层错的消失,以及退火孪晶的长大可以发生在回复阶段,以凸出机制和合并机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