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婚恋书写,不同的精神向度——王海鸰、六六婚恋小说之比较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IN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7年《大校的女儿》的火热播放,2009年《蜗居》的家喻户晓,人们对王海钨和六六的关注与热捧早已超过了对一般女性作家的追捧。在这个人们都在质疑婚姻是否是爱情坟墓的年代,她们的作品似乎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婚姻真知的门。不仅如此,透过剧本分析她们的婚恋小说文本,也会发现,他们的同与不同对我们研究女性写作来说已显得至关重要。   她们在女性形象塑造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其文本都塑造了全身心投入而终被抛弃的弃妇形象和自强自立将个人发展放在首位的崭新女性形象。在叙事模式上,采用了相似的故事构思模式,运用了相似的叙事话语。这些使得二人婚恋作品在书写上呈现出了相同的艺术魅力。然而,在男性形象塑造上却呈现出了很大的不同,王海鸰塑造的男性形象单一,只是一个轮廓,而六六塑造的男性则相对复杂、饱满。两人的语言风格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美;知性美与感性美。不同的结局设计更体现了王海鸰与六六不同的写作倾向。这些不同令二人作品极具独特性。更深层次的不同则体现在精神向度上,由在线写作与传统写作所引发的不同精神向度-媚俗性与重人性,格外引人注目。而不同的婚恋观、在男女两性上不同的看法对我们研究女性作家写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字喃虽然已经退出了越南的历史舞台,但它对越南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字喃文学的第一篇成文文版于13世纪问世,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文学作品的特长,分析人物的心灵,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环节,心理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丁玲《母亲》与张爱玲《金锁记》两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极具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韩国学者宋宪奭编写于日本殖民地时期的汉语教材《(改正增补)汉语独学》。全文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的整理和分析,探究其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全书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