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格原型理论角度解读《世上另一个我》中主人公林赛的自我实现之路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另一个我》是萨拉·帕坎南(1968-)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爱情和人生的温暖感人故事。作者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细腻生动的笔触成功塑造了当代都市社会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强调了都市女性所特有的迷茫心理状态,并凸显了与之相应的斗争和挣扎。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便蝉联各大畅销排行榜,成为2010年度全美最受欢迎的女性小说,受到许多知名媒体和作家的热情推荐。本文将小说《世上另一个我》置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之中,主要围绕“原型理论”对该作品进行深刻解读,旨在探讨小说主人公林赛的自我实现之路。论文包括三部分:导言,正文和结论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作家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梳理了关于作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与作品相关的“鸡仔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流派,旨在引起对该文学体裁的关注。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了荣格原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原型理论”,“自性化”等,阐明了人类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复杂的心理过程。第二章探索分析了小说《世上另一个我》中主人公林赛在人格面具下扭曲的自我认知。作者主要以荣格原型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及“阴影”为理论依据,从姐妹亲情、职业规划以及个人情感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主人公林赛在人格面具下扭曲的自我认知。第三章主要分析小说主人公林赛在人格面具瓦解之后面对阴影所进行的斗争。荣格认为,当人格面具瓦解时,人类会处于一个十分混乱的状态,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阴影的威胁使心灵保持平静,他们常常无意识地利用各种自我防御机制,特别是压抑、否认和投射。结合荣格原型理论,本章对在没有人格面具的保护下林赛对阴影做出的各种反应以及心理斗争进行深入解读。第四章主要论述小说主人公林赛的自我实现。根据荣格的自性化原则,他认为自性化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精神可能的最完满发展,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脱去人格面具,放弃自我防御,并努力认识阴影,承认它是自己内在生活的一部分,力求自性得到有意识的全部实现。本章节根据荣格的自性化原则,与第二章节呼应,主要从姐妹亲情、职业规划以及个人感情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主人公林赛勇于直面阴影,实现了自性化过程,并逐步完成她的自我实现之路。结论部分总结本文,论述了《世上另一个我》中主人公林赛在自我实现之路中所体现的原型特征,挖掘了其内心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复杂变化,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该小说人类心灵斗争的深远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非常有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方法之一,世界各地都在尝试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活动为中心。该
学位
英语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半个世纪以来,一些地区的特色英语已成为了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对英语诸变体的语言、社会、文化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已
约翰·霍耶·厄普代克(1932-2009)是美国小说家,诗人,短篇小说家,艺术评论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美国“最后一位真正的文人”,对很多作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美国获得普利
本文是基于语料库的关于中英媒体对西藏问题报道的对比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本文旨在研究话语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是如何体现在西藏问题中的。第二,本文意在探究
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汤亭亭是第一位成功进入美国主流文学的女性作家。其作品最鲜明的特征是将中国文化大规模的移植进英语文本。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她大量运用并改写了中
彼得?凯里(1943—)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巨擘,被誉为“澳大利亚文化的代言人”。《奥斯卡与露辛达》是其代表作(1988年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获奖作品),呈现了澳洲大陆的社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