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软件的可用性评测研究还处于萌芽期,有关如何确定教育资源软件可用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还尚未有正式的规范,因此造成软件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从而带来资源浪费,更无法与国际上的评测体系相沟通。为此,本文致力于以群体评价来帮助指导个体分析评测教育资源软件,形成以实际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客观准确为目的的可用性评估方法,进行教育资源软件可用性评估的综合研讨。针对软件可用性评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优化加权证据理论合成法则的可用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间相对权重的基础上,再次对权重进行寻优,并对证据理论合成法则进行改进以完成对各评价信息的加权合成。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教育资源软件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基于优化加权证据理论的教育资源软件可用性评估模型以国际标准ISO/IEC 9126和ISO 9241中软件可用性定义和度量指标,以及教育资源软件的定义为评估的理论依据,并通过指标的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去重复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确定指标体系。(2)对待合成的证据加权处理。分析传统证据理论合成法则没有考虑各证据间相对权重的不足,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处理,这种新的加权证据理论合成法则能更好的处理各证据间相互影响或者相互背离时软件可用性评估的问题。对层次分析法生成的权重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一步寻优处理,得到更客观准确的权值,为下一步融合得出评估结果打下坚实的基础。(3)提出基于优化加权证据理论的教育资源软件可用性评估模型。模型大体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结合多个方面的考量,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其次,在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由专家对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选择,并进行权值优化以获取最终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证据理论的合成法则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值结合获取的各指标权值进行数据融合,综合评估出最终的软件可用性等级。通过实验,验证了本论文提出的基于证据理论合成法则的软件可用性评估模型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出被评估软件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