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对一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养老金并轨改革方案获得通过,今后公务员也将交纳养老保险,这将大幅增加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数,如何用好这笔庞大的基金,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是摆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面前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保值增值上面临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比较困难,开源增收难度大;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加剧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缺口;三是持续的通货膨胀问题,使得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缩水的风险;四是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上,具有刚性,也会扩大基金缺口。目前,总的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效率并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因,又有金融市场客观环境的原因,还有投资运营模式、管理与监督方面的原因。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低效率,直接加重了其在保值增值上的压力。而社会保障基金作为长期的货币收支计划,其投资收益率只有超出了工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实现真正增长,才能抵御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保障其未来的支付能力。同时,社会保障基金不同于一般的货币资金,它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其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对其投资运营中的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本文从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入手,重点研究了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剖析根源,分析原因,同时借鉴了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经验,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结构、加强风险防范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