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5~2009年淋病疫情时空聚集性特征,探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在淋病疫情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为卫生部门的淋病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55个街道2005~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淋病病例及各街道地理坐标,建立具有空间属性的疾病数据库,借助SaTScan、ArcGIS等专业软件,应用空间自回归、空间扫描统计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1.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2005-2009年淋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0.02,Z=2.07,全局G统计量为0.02,Z=4.02);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淋病发病率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南北方向则为两头高,中间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深圳西部南头街道(Local Moran’s I=0.41,Z=3.72)、蛇口街道(Local Moran’s I=0.31,Z=2.47)和新安街道(Local Moran’sI=0.21,Z=2.25)为淋病高发病率聚集区,深圳东部的大鹏街道(Local Moran’s I=0.18,Z=2.08)和坑梓街道(Local Moran’s I=0.16,Z=1.97)为低发病率聚集区。2.单纯空间扫描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淋病高发病率聚集区为深圳西北部的松岗、公明街道,2006年为深圳西南部的南山、南头街道,2007年为松岗、公明和沙井街道,2008年为深圳西南部的南头街道,2009年为深圳西南部的南山和南头街道;单纯时间扫描分析显示:深圳2005和2007年的淋病发病聚集时间段为11-12月,2006年聚集时间段为10-11月,2008年和2009年聚集时间分别为7~9月和5~7月;时空扫描分析显示:深圳市粤海、南头、南山和沙河街道的淋病发病在2005年3-7月有聚集性(LLR=84.06,RR=2.40),南山、南头、粤海、招商和蛇口街道的淋病发病在2006年4~6月有聚集性(LLR=869.75,RR=8.87),南头、南山、粤海和新安街道的淋病发病在2007年4~6月有聚集性(LLR=645.47, RR=6.45),南头、南山、粤海、招商和蛇口街道的淋病发病在2008年4~6月有聚集性(LLR=959.05,RR=7.65),新安、西丽、南头、西乡、粤海和南山街道的淋病发病在2009年4~6月有聚集性(LLR=1157.85,RR=6.78)。结论:以街道为基本单元的深圳市淋病病例和淋病发病率在时间、空间和时空分布上均存在聚集性。2005~2009年淋病的高发病率聚集区位于深圳西南部,低发病率聚集区位于深圳东北部。深圳市淋病病例空间聚集区主要位于西北部和西南部;淋病发病的聚集时间段有从第四季度向前推移的趋势;时空聚集特点为每年第二季度左右在深圳西南部聚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扫描统计等空间统计方法能够用于揭示深圳市淋病疫情时空聚集性分布特征,并确定淋病防控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