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力讨论现代汉语中有部分词语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后移作同一谓语的补语这一句法现象。为了更好地比较,将充当状语和补语成分的词语分三个类型进行讨论:只能作状语的词语、只能作补语的词语和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的词语,找出这些词语在分布上的一些差异。进而引进语义关系,对三个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指出状语和补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与谓语不同的语义关系。补语表达的是动作行为实施后而引发产生的新情况,而状语只是谓语的一个伴随性的因素,不直接影响动作行为的进行。最后,从“得”字和补语句的历史演变、焦点理论和时间性原则说明“得”后补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