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兼论“得”字句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n3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力讨论现代汉语中有部分词语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后移作同一谓语的补语这一句法现象。为了更好地比较,将充当状语和补语成分的词语分三个类型进行讨论:只能作状语的词语、只能作补语的词语和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的词语,找出这些词语在分布上的一些差异。进而引进语义关系,对三个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指出状语和补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与谓语不同的语义关系。补语表达的是动作行为实施后而引发产生的新情况,而状语只是谓语的一个伴随性的因素,不直接影响动作行为的进行。最后,从“得”字和补语句的历史演变、焦点理论和时间性原则说明“得”后补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
其他文献
《海浪》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而重要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历来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揣摩。总的看来,国内外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式的定性问
本文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众多著名作家都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历史小说,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小说中的“历史”经由精心独到
武侠文学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一种类型,在通俗文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中世纪繁荣一时的骑士文学同样也在西方文学史的天空划过一道流星。两种文学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侠文化和
湘语在汉语研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湘语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相当多的地区有待发掘。历来对祁东方言的研究不是很多,散见于对湖南方言普查和分区的论著中。对祁东方言点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与其他批评家和作家相比,沈从文(1902-1988) 的文学观点和见解十分独特,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夏志清的评价,到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