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被誉为“歌唱的民族”,广西更有“歌海”的美称,一年四季歌声不断。而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现代化过程不知不觉挑战着人类的“文化生态环境”,壮族民歌亦不例外。关于壮族民歌研究的各种文字和著述数量并不少,然而这些论著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传播仪式观视角出发,并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对广西壮族民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广西壮族聚居的典型地区,特别对笔者的家乡做了实地调查,发掘第一手资料;此外,还搜集了以往有关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成果等,掘取充分的第二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用传播仪式观视角对资料予以分析和梳理,将壮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的仪式,考察其如何对社会现实进行表征。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首先,介绍了壮族民歌的研究现状,传播仪式观概念的界定以及课题的着眼点,并对传播仪式观在民歌传播应用中的可能性进行了简要论证。其次,结合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通过仪式的结构,对民歌仪式结构中的的声音、举行仪式的场合、仪式中的角色分配、参与仪式的目的等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呈现了民歌对现实的表征。在接下来的部分,论述了仪式的参与方式及变迁、参与仪式程度的变迁并分析了程度变化的原因,最后一部分论述了传播仪式观对壮族民歌传播、传承的启示以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