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供应链协同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同样,零售供应链协同问题也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随着零售商规模实力的不断增强、零售集中化的深入以及零供关系的转化,零售商自有品牌的成长逐渐对制造商构成了威胁,零供之间在交易中建立起的协同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那么,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是否会对零供协同关系造成影响?造成了什么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零供协同水平?零售商应如何面对这一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目前的研究仍不能做出有效的解释。本文立足国内市场,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尝试着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本文首先对前人在供应链协同、零供关系及零供协同、自有品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评述,总结出了零售商自有品牌开发水平的衡量变量以及零供协同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自有品牌与零供协同水平的影响模型,然后通过实证数据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作者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了本文的核心结论:(1)经营PB的零售商与其供应商的协同水平明显低于不经营PB零售商与其供应商的协同水平;PB开发对零供协同水平造成了显著负影响;(2)PB开发规模对零供协同水平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PB开发规模越大,零售商与其供应商的协同水平越低。其中,PB开发规模对信息共享和激励相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协同决策的负向影响不显著;(3)PB获取流程独立性与零供协同水平的影响关系不显著;(4)不同业态零售商之间PB开发对零供协同水平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第一,零售商PB及其对零供关系带来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将零售商PB开发与零供关系中的协同问题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本研究尝试运用实证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探析,是对当前理论研究的有力推进。第二,目前国内对协同的测量,主要集中在对最终绩效的测量,虽然明确了协同的积极作用,但对达到协同绩效需要维持怎样的协同水平缺乏标准。本文运用国外成熟量表对协同水平进行了测量,协同水平的测量有利于零供双方明确目前的协同状态,为进一步的改进和研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