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江西省旅游景点为例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旅游景点,尤其是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迎来了成百万的国外游客。外国游客对这些旅游胜地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依赖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的目的旨在给外国游客提供一次理解我国旅游景点的机会,但是事实上则是部分旅游景点的汉英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实在令人担忧。因此,对江西旅游景点的汉英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国内众多译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旅游景点中的汉英公示语进行了研究。然而对江西省的旅游景点的汉英公示语翻译却较少探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江西旅游景点的汉英公示语翻译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汉英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为研究江西省旅游景点汉英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江西省著名旅游景点的公示语资料。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翻译问题及错误进行分析,使其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由六部分构成,其中第一章节为全文的导入,第二章节对公示语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三章是本研究的理论框架部分,介绍了顺应论的三个核心观念,讨论了顺应论对翻译的启示,并理清了顺应论和公示语汉英翻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以顺应论为基础,对江西省旅游景点的汉英公示语翻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在第四章中将江西省著名旅游景区的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为语言结构顺应错误和非语言语境顺应错误两大类。第五章着重探讨了顺应论在汉英公示语翻译中的运用。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文的一些主要发现。  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顺应论为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以作为研究旅游景点汉英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性原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时刻牢记汉英公示语的差异,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翻译出顺应目标语读者的文本。
其他文献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渊源。它的巨大魅力和影响至今仍渗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的
颜色词是语言中一类特殊的词。语言学家从人类语言学、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颜色词进行过系统研究,发现其不仅包含丰富的色彩意义,同时还承载多样的非色彩信息。这一
最早由詹姆斯·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评价理论,也被称为评价系统,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发展。该理论主要研究语篇中的评价资源,探究人们使用何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
约翰·西蒙斯·巴斯(1930—)是美国后现代文学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于1967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文学的枯竭》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此,巴斯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