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诠释个体差异的重要概念,认知风格已不再陌生,但它对于教学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另外,结合数学知识建构特点来研究认知风格的更是少之甚少,本课题便力求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深入和创新。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认知风格的差异对数学理解的影响。本课题采用问卷法与个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认知风格的类型进行测评,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高一学生在整体——分析这一总体风格维度上的位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和观察实际行为的办法确认问卷的有效性,并从中选出典型的整体型与典型的分析型被试进入第二阶段的对比实验研究。第二阶段,把对数学理解的水平及方式作为主要研究维度,即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探讨个体思维方式和认知组织的差异对数学理解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风格与个体的数学总成绩无关,但影响其对某类特定任务的解决能力;分析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式化理解长于整体型学生,但关系型认识水平却不高于整体型学生;并且发现,由于信息组织方式的不同,整体——分析型认知风格在数学理解的过程中存在方式上的差异,前者趋向于功能驱动下的理解,而后者更倾向于程序驱动下的理解。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教学采用匹配策略与失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此外,对学生的评价应充分考虑认知风格的短期影响及长期效应的矛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