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新华侨华人女性作家由于浸淫于日本文化多年,她们的创作受到了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私小说的影响。因而文本“异质性”凸显:文本的题材大多真实地记录自己的亲历亲闻;文本的创作中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受日本“物哀”的审美倾向影响,以灰暗、阴翳为文本底色。这些创作特质使得日本新华侨华人女性的文本在世界华侨华人女性文学中显得尤为特别,她们的创作为世界华文文学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视角。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论述集中探讨“私小说”式范式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初留日文学中,中国式“私小说”创作的“自我”不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的苦闷来自于国仇家难、黑暗的社会现实,这正是中国式“私小说”对日本私小说的突破。新时期日华女性文学因社会、时代语境的变迁,创作主体性别的差异,在继承先辈建立的“私小说”式范式的基础上,文本内涵又有了超越:她们将文字聚焦于处在双重边缘状态下的在日女性群体,这些女性的苦闷来自于文化身份的被边缘、性别身份的被解构以及物化社会中肉体与精神的被束缚。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将从私小说特征的三个层面:创作选材的日常化、文本以心理描写为重点、哀伤阴翳的文本底色,围绕日本新华侨华人女性作品中的新内涵进行文本细读。结语里,除了总结日本新华侨华人女性创作与五四时期留日文学在代际和性别上的差异外,将与北美华文女性文学的历史叙事作简单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日本新华侨华人女性创作中的“异质性”,是对当下世界华文文学在美学和文化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