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带来的管控与治理压力也愈来愈大,信息公开作为推动和解决网络舆情的重要举措正引发着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然而面对增长的网络舆情数量,政府机构的传统信息公开方式面临的是时间上的不及时、有限的空间传播和发布频域上的短缺等不足,单一的传播媒介也很难全面覆盖受众人群。而网络传播媒介因克服了时频上的局限,成为协同政府高效处理网络舆情过程中信息公开的新主体。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互联网传播在信息公开上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设立网络账号与网络媒体一同,整合网络舆情案情进展与政府介入后的调查结果等关键信息,进行多方实时网络信息公开与通报,共同组成了网络舆情的网络信息公开新模式,为信息公开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涵。新模式下的信息公开,其节奏在时域与频域上相较传统方式也出现了新特征。对政府与媒体网络端信息公开行为,分别在时域和频域表现上进行归纳与统计后,可以增进对目前网络舆情信息公开的新认识,有利于政府改善网络舆情信息公开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网络舆情的信息公开展开研究,研究点多数集中在信息公开机制,政府信息公开策略探讨等,缺少从时频视角的网络舆情信息公开组合统计研究。本文主要从网络舆情及信息公开两方面进行文献回顾,然后对网络舆情信息公开给出定义,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公开中的新特点和新主体,按照组成要素对时频统计进行类目分解,最终确立从时域统计与频域统计两方面,构建对网络舆情信息公开的时频统计总框架。首先时域部分,引入物理学概念为信息公开的时间要素设定研究场域,分别从首续报时间,时间点的设定与分布情况等方面,作为时域统计的主要内容要素。利用新浪微博数据,对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信息公开,进行基于主体与舆情类别下的分类统计与分析,得出时域视角下网络舆情的网络信息公开综合评价。其次,在频域部分将频率的表现、分类和演化作为三个分析维度。结合新浪微博数据,对不同紧急程度的网络舆情信息公开频率进行分类统计与比较,得出频域视角下网络舆情信息公开的总体评价。最后,文章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公开的时频统计,最终提出相应的时频选择策略,期望在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该选择策略可以对网络舆情信息公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