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不应该止步于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应该以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不断强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的传授,忽视美感渗透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最终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极度缺失。本论文从语文学科属性出发,立足实际,通过对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学校的调查问卷,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并进一步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四个维度提出相关建议,力图为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由、研究价值、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人文教育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通过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这三个核心要素来阐述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内涵。并从课程标准、语文教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人格修养四个角度归纳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绥德县三所农村学校人文教育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问题的成因,即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教师权威意识过浓、语文教学方法传统落后、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僵化、学校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第四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三个核心要素,提出加强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策略,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践行爱的教育;其次就教师合理挖掘统编版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提出了五点策略:在教学中注意选文的丰富性,将经典与时代结合,密切单元结构与“补充”的关系,妥善处理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再次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对人文教育进行挖掘和渗透,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最后营造充满人文性的环境,包括尊重多元化解读,落实人文关怀、打破语文与生活的厚障壁、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第五部分为结语,在结语处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