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疏健骨颗粒对OP模型大鼠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用抗疏健骨颗粒治疗OP模型大鼠,观测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性能、骨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变化,来证实抗疏健骨颗粒对OP模型大鼠的疗效,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方法: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乙烯雌酚组,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摘除卵巢旁的大致相同大小脂肪,其余5组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骨质疏松模型;12周后全部处死,观测骨密度(BMD)、骨组织形态学指标、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   结果:   1.大鼠造模12周后,腰椎和股骨远端骨密度(BMD)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2.大鼠造模12周后,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断裂挠度、弯曲能量,模型组均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乙烯雌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疏健骨颗粒大剂量组的最大载荷显著性增高(P<0.01),断裂挠度无明显变化(p>0.05),弯曲能量显著性增高(P<0.01);抗疏健骨颗粒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最大载荷、断裂挠度、弯曲能量无明显变化(p>0.05)。   3.大鼠造模12周后,骨组织形态学指标测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形态计量学显示TBV%显著下降,TRS%、TFS%和MAR 均明显升高,OSW和mAR 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乙烯雌酚组,抗疏健骨颗粒大、中、小剂量组能显著增加TBV%、MAR、OSW、mAR。降低TFS%、TRS%(P<0.01)。   结论:   1.抗疏健骨颗粒能显著增加腰椎和股骨远端BMD,防止去卵巢引起的骨质疏松骨量丢失。   2.抗疏健骨颗粒大剂量组能增加股骨最大载荷、弯曲能量,改善股骨断裂挠度,提高去卵巢大鼠的股骨骨生物力学性能,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3.抗疏健骨颗粒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改善骨组织微结构的退化,抗疏健骨颗粒能显著增加TBV%,降低骨吸收参数TRS%,改善骨小梁微结构,降低TFS%和MAR,提示抗疏健骨颗粒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抑制了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高转换状态有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