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择新型多氮配合物为对象,以环状多氮配合物及支链六胺(N,N,N′,N′-四(3′-氨丙基)烷基二胺与N,N,N′,N′-四(3′-氨乙基)烷基二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性质及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得到超分子自组装配位聚合物为目标,合成了13个新的配合物1—13([Cu2L21](ClO4)2·MeOH、[Cu2L2](ClO4)2、[Mn2L2(H2O)2](ClO4)2、[Ni2L2(H2O)2](ClO4)2、[Cu2L3](ClO4)2、[Mn2L4(OAc)(H2O)2]ClO4、[Zn2L3(OAc)(H2O)](ClO4)、[Cu2L4](ClO4)2、[Mn2L4(OAc)(H2O)]ClO4、[Ni2L4(OAc)(H2O)]ClO4、[Zn2L4(OAc)(H2O)]ClO4、[Cu2L5(μ2-Cl)2](ClO4)2和[Cu4L6(μ2-Br)2(μ3-CO3)]Br(ClO4)3·2.5H2O)。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X-射线晶体衍射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获得了6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用pH滴定研究了[H6L5]Cl6的在溶液中的离解常数,借助循环伏安及变温磁化率实验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磁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以对甲基苯磺酰氯,乙醇胺,1,4—丁二胺为原料,经酰化、水解、缩合、水解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胺盐的化合物,即N,N,N’,N’-四(2-氨乙基)-1,4-丁二胺的盐酸盐,通过pH滴定和理论计算程序计算了多胺的质子化常数以及与铜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合成了一种新的六胺铜的双核配合物12,首次发现了该类配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通过μ2-氯桥键连接成单股一维链状结构,并且在溶液中也存在自组装聚合现象。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配合物电化学性质表明配合物在0—-1.2V范围内有两对氧化还原峰,两对都是不可逆的。变温磁化率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中Cu—Cu之间有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2.首次以丙烯腈与1,3-丙二胺为原料,经加成、催化加氢方法合成了新的六胺N,N,N′,N′-四(3′-氨丙基)-1,3-丙二胺。得到其四核铜(Ⅱ)配合物13,首次发现该类多胺通过配位桥连生成多核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通过μ2-溴桥键和μ3-碳酸根连接成一个类似于DNA的双股配位聚合物,并且在溶液中也存在自组装聚合现象。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配合物在0—-1.2V范围内有两对氧化还原峰,两对都是不可逆的。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该配合物中Cu—Cu之间有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3.以2,6-二甲酰基-4-氟-苯酚与二胺通过模板法制备出三种对称的具有不同大小的空腔的环形配合物,并通过质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2、5、8的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的每个中心离子的配位环境可近似地看成拉长的八面体结构。除配合物2的分子采取“Z”形结构,不能通过高氯酸连接两个配合物分子外,配合物5和8呈“小船”结构,并且能通过两个μ2-ClO4键超分子自组装形成类似“羊肉串”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高效液相色谱研究表明,在溶液中存在聚合现象。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配合物2的电化学性质表明配合物在0—-1.2V范围内有两对还原峰。配合物5、8的电化学性质表明配合物在0—-1.2V范围内有两对氧化还原峰,一对是可逆的,一对是准可逆的。变温磁化率实验表明配合物中Cu—Cu之间有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4.以2-甲酰基-6-羟甲基-4-氟-苯酚与二乙烯三胺通过模板法制备出一种开环配合物,并通过质谱及X-射线晶体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二聚体,在液相中会发生分裂。借助循环伏安法测定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表明配合物在0—-1.2V范围内有一对氧化还原峰,为准可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