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一次国际性的会议上曾经预言,能够推动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美国的高科技,科技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又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引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全速发展的阶段,其对工业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全国上下各级政府及社会资本更是高度重视此问题。 小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作为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一系列政府职能的中心点,是中国广大农村以及大城市之间的枢纽与桥梁,它的健康有序平稳发展关乎着整个上下层的乃至全局的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的推进小城市发展、把资源合理有效的引导至小城市,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小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融资,传统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包括财政预算投入、银行贷款融资、商业融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社会资本融资以及项目融资模式。而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有其特殊性,使得传统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都不能合理的使用。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会在短期内需要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而小城市在短期内根本拿不出如此巨大的一笔财政预算资金。由于小城市政府大部分属于四级政府,财政权力极其有限,不同于大城市拥有较为充裕的政府资金,所以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 本文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下,分析小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有属性与分类,并通过分析我国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现状,找出现行融资模式下遇到的问题: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资需求矛盾突出、新型融资模式推广困难以及小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性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资租赁模式下的售后回租、直接租赁以及杠杆租赁三种细分模式适用于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观点,并通过分析比较,指出融资租赁与传统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差异。最后通过分析现行融资租赁运用于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遇到的法律障碍、体制障碍、机制设计障碍以及政策障碍,指出融资租赁与PPP模式的完美结合更加适应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