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路翎是四十年代的现代著名作家,他在其创作的四十年代小说中以流浪者独特的视角,关注受战争环境压迫的流浪者,因而其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流浪特质。伴随着地理空间的转换和精神上的迷茫,流浪作为一种生存状态进入文学的表现形式中从而形成流浪书写。本文以路翎四十年代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流浪书写”为切入点展开探讨,试图分析流浪书写的呈现形式,并对路翎四十年代小说的流浪书写中表现出的原始生命强力、主观战斗精神、自由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翎是四十年代的现代著名作家,他在其创作的四十年代小说中以流浪者独特的视角,关注受战争环境压迫的流浪者,因而其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流浪特质。伴随着地理空间的转换和精神上的迷茫,流浪作为一种生存状态进入文学的表现形式中从而形成流浪书写。本文以路翎四十年代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流浪书写”为切入点展开探讨,试图分析流浪书写的呈现形式,并对路翎四十年代小说的流浪书写中表现出的原始生命强力、主观战斗精神、自由意志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路翎四十年代小说流浪书写的写作成因,挖掘流浪书写的文学史意义。文章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分析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呈现形式,运用细致的文本分析对小说中的几种流浪者形象进行解读,表现为流浪者身心的双重流浪和精神的游离状态,显示了流浪者以及作家自己精神上的求索意味和对生命价值的追寻。第二章主要探究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流浪书写的精神内涵,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分析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张扬的原始生命强力;从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发掘作者在流浪书写中所蕴含的主观战斗精神;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姆的自由理论探究流浪过程中流浪者对自由的追求以及流浪者应该何去何从的形而上问题。作者通过流浪书写的内涵所要表现的是一条个人解放与民族解放相结合的救亡道路,展现了四十年代流浪者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超越性探索。第三章主要分析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成因,从战乱的时代背景和作家人生中的动荡经历探寻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契机,从五四文学、现代胡风理论、西方文学思想发掘其流浪书写的理论渊源,并从中探求路翎独特的文学观。第四章主要探讨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文学史意义,梳理了五四以来作家们的流浪书写并从其与路翎流浪书写的异同中分析路翎流浪书写的继承与发展,并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挖掘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的流浪书写对七月派以及四十年代文学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路翎实践并发展了胡风理论,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与拓展。路翎将传统的流浪书写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并在承继与发展中使得现实主义创作被赋予了新的理论和时代意义,从而上升到史诗品格。
其他文献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国人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TG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肾脏病有明确关联。近十年来,HTG与临床疾病关联的基础与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处方级ω-3脂肪酸等)干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临床处理尚存不同意见。本共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工作组,在系统回
丙烷脱氢(PDH)是生产丙烯产品的重要方式之一,丙烷脱氢反应气组分复杂,为获得聚合级丙烯和纯度不小于99.90mol/mol的氢气产品,在Aspen软件中对丙烷脱氢反应气分离和富氢尾气回收氢气的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分离过程包括醇胺脱碳、压缩深冷、脱乙烷、丙烯精馏和变压吸附单元。为了合理利用丙烯精馏塔的能量,对丙烯精馏塔进行能量集成,采用变压吸附工艺回收氢气并对分离过程工艺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工
[目的]大量基于成人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认为单相抑郁、双相抑郁患者存在不同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改变,临床特征中虽有各自特异性表现,但抑郁发作时仍难以鉴别,在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因此,为探究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的疾病特征,本研究通过比较青少年单、双相抑郁患者的脑皮质结构差异,探索青少年单、双相抑郁患者同质性、异质性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并初步了解青少年单、双相抑郁患者的脑皮质结构改变与临
[目 的]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本研究拟探讨Netrin-1及其受体DCC对原代脊髓神经元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进一步验证神经元损伤后的修复与NgR-RhoA-ROCK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靶标。[方 法]1.构建脊髓损伤的细胞模型。采用CCK-8比色法,在细胞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梯度浓度的L-谷氨酸(Glu),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确定PC12细胞及原代脊髓神经元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
[目 的]小胶质细胞(MGs)是脑内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以MGs异常活化为核心的神经炎症反应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发生的关键机制。前期研究发现,HIBD后脑内MGs活化,伴随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MDMs)浸润以及IL-1β水平升高。前期研究还证实脑内介导突触吞噬的是MGs而非MDMs。在此基础之上,本课题拟进一步研究HIBD后炎症介质IL-1β是否对MGs的吞噬能力有调控作用
现代社会国家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我国也不例外。这个过程催生了一些社会问题,非户籍人口的教育公平问题便是其中一个。对于非户籍人口的教育公平问题,党和国家都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但由于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各地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政策落实力度不同,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该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教育关乎民族未来,教育公平牵动社会发展全局,因此解决非户籍人口义务教育均
废水中磷元素的过量排放,不仅给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导致了磷资源的浪费。磷元素作为一种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储量正面临递减等问题。因此,从废水中回收磷成为缓解磷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生物诱导结晶除磷法因其综合了生物法与化学结晶的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酵母菌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其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具有吸附磷酸盐以及
<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以及精神生活、行为方式上的改变,导致肥胖人数大大增加。2021年,中国疾控中心在《柳叶刀》杂志发布的数据,从2004至2018年,我国人肥胖率由3.1%升高到8.1%,增加了5700万人。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外貌,造成“容貌焦虑”等心理压力,而且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以及癌症的风险。如何减肥,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语言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词汇作为其中最活跃的要素,往往能最早反映社会中的新概念、新现象。2019年底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一系列聚集性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随后,“云”族词语逐渐流行起来,充斥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云监工、云旅游、云养植、云婚礼、云便利、云化、上云、云battle、云上展、云购到家、云游北京、百货云逛、美衣云赏、香飘入云、政务云等等。显而易见,想要正确理解此类“云”族流行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以动态助词“了1”为例探讨手绘漫画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对“了1”的研究和国内外将漫画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目前国内将漫画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增强教材的趣味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