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把握时序、掌握线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初中历史教科书“通史+主题”的体例为学生把握时序、掌握线索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然而,教师在进行课时教授时,常常是一课对应一课时,这就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零散孤立,不利于线索的进一步掌握。与此同时,部编版教材颁布后,各单元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因此,如何组织好历史课堂的单元复习显得更为重要。单元复习指在完成一单元的学习后,专门划出一课时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与提升。它具有顺延时序、主题鲜明;目标明确、一个中心;阶段为主,承前启后;趁热打铁、就近迁移的特点。它对于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有利于重难点的消化;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在梳理研究现状和进行教学实践之后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针对江苏地区几所学校的初中生与初中历史教师两个群体开展专门调查,经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单元复习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于单元复习的重视度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递减;各年级安排单元复习的频率较之期中、期末复习显得太低;教师们在单元复习课中实施的教学方法大多以讲授法为主,忽略了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经独立样本t检验,新教师与老教师在单元复习的“整合侧重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经方差检验,初一、初二及初三年级在课前复习时间方面相互之间都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经一元线性回归检验,“课后复习时间”与“对单元复习的满意度”呈现出一元线性关系。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初中历史课堂的单元复习存在实施力度不够、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在教师内容整合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学生历史基础薄弱、漠视历史学科;教科书偏重史实陈述。针对调查出来的问题,以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及管理策略为维度,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方法。在组织策略上,要做到提炼浓缩,适当取舍;明晰线索,前后联系;强化概念,指导学法;升华主题,置留悬念。在传输策略上,要做到PPT与板书交互,讲练结合;适当讨论,集体“开窍”。在管理策略上,要做到明确学情,循序渐进;激发兴趣,有的放矢;运用媒体,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