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测定,阐述了肝纤维化是一个慢性的渐进性的过程,充分肯定了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证实了选择抗肝纤维化药物及快捷方便地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有重要意义。方法:取40只体重为100一150克的雌性SD大鼠,利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10%CCL4,5m1/kg,每周两次,共13周)制各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肝复康组、秋水仙碱组。药物治疗从造模60天后开始,正常组与上述各组每日经口分别灌服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肝复康(0. 3125g/kg)、秋水仙碱(1mg/Kg),剂量根据体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每kg体重用量为正常成人用量的6. 25倍,按10ml/ kg体重灌服,治疗60天。最后一次给药24h后,经乙醚麻醉后于内眦各部位采血检测各项指标,观察中药的作用。结果:1、血清酶的变化:血清ALT及AST结果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及AST的活性明显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复康治疗后可明显减少ALT及AST的释放( P<0.01) ,可达到正常水平,优于秋水仙碱组( P<0.01及P<0.05)。2、血清蛋白的变化:血清蛋白结果见表2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球蛋白含量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复康治疗后可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 P<0.01)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优于秋水仙碱(P<0.05)。3、血清HA、LN、C-Ⅳ、PC-Ⅲ变化:见表3 ,各用药组HA、LN、C-Ⅳ、PC-Ⅲ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0.01) ,尤其肝复康组明显降低、C-Ⅳ、PCⅢ的活性,与秋水仙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