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第二居所定义和分类的界定基础上,以昆明近郊环城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指出:昆明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的第二居所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的滇池片区发展阶段,对稀缺资源的争夺以插缝式方式增长,高度集聚是它的主要特征;2002年金殿世博片区发展阶段,以城市边缘景观住宅型第二居所发展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移,第二居所功能发生转化和近域推进是它的主要特征;2007年就跨进近郊县的发展阶段,阳宗海、温泉小镇、富民片区则分别以高尔夫型、温泉型和乡村生态型的第二居所为主要代表,这些资源吸引力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客户群不同;而嵩明和太平的第二居所则属于政策驱动型第二居所,属于广义第二居所类型,政策的推动对这两个区域第二居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居所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方面来说,经济发展是第二居所发展的必要条件,旅游方式从观光旅游转变为度假旅游是发展的牵引力,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土情结则是发展的隐形驱动力。从微观方面来说,区域具有的优越资源区位、可接受的价格区位、便利的交通区位和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区位则决定了第二居所的选址和发展。最后,文章指出昆明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呈现出了内填外扩的发展趋势,内填体现为潜在增长极点第二居所的发展和已存在第二居所区域的继续发展;外扩则体现在远郊县第二居所发展日益明显。另外,由于第二居所多以低容积率的别墅形态呈现,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使得土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并且对当地住房市场具有高度独特的价格外部性,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别墅建设的同时对第二居所的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需求和供给高度矛盾的情况下,分时度假为第二居所的发展提供较好的选择,分时度假解决了常规型购置产品的外部性严重、价格过高、空置率高、地域限制性等的问题,将成为未来第二居所发展的主流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