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苹果加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加工品种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苹果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本实验室于1998年承担国家‘948’项目,先后从法国引入16个苹果制汁、酿酒品种,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本试验主要研究了这些加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研究了主要品种果实糖代谢积累规律和酚类物质的组成及特性,结果如下:1.以法国加工苹果种质资源描述为基础,参照我国苹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测定了引入品种的植物学、农艺性状、加工性状和抗逆性,经过连续三年的记载,建立了酿酒品种(美那、苦开麦、甜麦、苦绯甘、大比耐、甜格力、小黄、贝当、酸王),制汁品种(瑞丹、瑞林、瑞星、上林、瑞连那、瑞拉、青苹)生物学性状的详细档案资料。2.利用12对微卫星(SSR)标记,研究了18个苹果加工品种和2个鲜食品种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都表明,加工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酿酒品种与鲜食及制汁品种之间、我国小苹果与西欧小苹果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而制汁品种与鲜食品种的遗传背景较为接近。3.利用聚类分析和主座标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加工品种的亲缘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第一类是高酸品种酸王,该品种与其它加工品种相似系数均小于0.42;第二类是龙丰和铃铛果,都含有中国小苹果的遗传因子;第三类包括大比耐、苦绯甘、苦开麦、美那和甜格力,都是单宁含量较高的酿酒品种;第四类包括12个品种,主要是制汁品种和鲜食品种。各品种的相似系数分布在0.14~0.83之间。通过主坐标分析也将供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但与聚类结果有所差别:酿酒苦品种美那单独一组;酸王、苦开麦、苦绯甘归为一组,龙丰和铃铛果仍为一类;其余品种聚为一类。4.不同苹果加工品种的糖类组成有明显差别,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与鲜食苹果类似,以果糖积累为优势,其次是葡萄糖、蔗糖,代表品种如瑞林,其成熟果实的果糖含量占总糖的53.58%,葡萄糖和蔗糖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