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初,欧洲自然科学在“文艺复兴”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化学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数据材料和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验定律。人们迫切希望了解这些定律的内在联系,寻求对它们的科学解释,已历史地摆在当时的科学家面前。这个任务最终是由道尔顿用原子思想从物质结构的层次去科学揭示。至此,原子论才真正的从哲学思辨的场地上被移植到科学研究的土壤上。本文采用文献法全面了解道尔顿创立科学原子学说的历史过程以及当时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现状;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出在道尔顿创立科学原子学说过程中深刻体现出的构成论自然观思想。接着分析了构成论自然观对西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但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中的微观现象的研究,构成论自然观存在自身不可改善的局限性。通过对比研究法,提出造成中西方科学的本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然观的不同。西方人的构成论自然观,总想寻找到构成不断变化着的世界的恒定组成,而中国人的生成论自然观,更侧重于从生成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时变化的自然。中国传统科学中的生成论展现出与构成论不同的思想魅力,给当代科学中的微观物质结构研究带来了曙光。但两者都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构成论和生成论的辩证关系,使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