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桃花沟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孔玉乡,历史上曾频繁暴发泥石流,多次冲毁当地居民房屋和农田。最大一次规模泥石流暴发于2002年,随后除雨季有小规模山洪冲出外,一直未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育。现场调查显示,该沟两侧山体危岩崩塌普遍发育,物源丰富,纵坡比降大,在强降雨激发条件下存在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进而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桃花沟流域面积4.737km~2,流域内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沟口堆积有大量弃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沟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孔玉乡,历史上曾频繁暴发泥石流,多次冲毁当地居民房屋和农田。最大一次规模泥石流暴发于2002年,随后除雨季有小规模山洪冲出外,一直未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育。现场调查显示,该沟两侧山体危岩崩塌普遍发育,物源丰富,纵坡比降大,在强降雨激发条件下存在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进而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桃花沟流域面积4.737km~2,流域内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沟口堆积有大量弃渣物源。结合前人资料与野外实地勘查,本文查明了桃花沟流域不同成因松散物源类型、分布位置及规模,对可能存在的松散物源失稳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桃花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并进而总结出桃花沟泥石流的成灾特点,认为在地形、降雨和物源的共同作用下,桃花沟泥石流在开始呈沟谷泥石流形态,运动至沟口弃渣堆时转变为坡面泥石流,并对弃渣产生的冲刷掏蚀作用,形成暴雨泥石流~弃渣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结合不同降雨频率下一次泥石流冲出规模,运用ANSYS CFX软件模拟了泥石流在沟口的运动特征,得出了2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泥石流冲淤漫流范围。结合进出口流量图与速度云图,发现20年一遇泥石流对沟口居民点影响较小,50年和100年一遇泥石流则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和特征值参数等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正规划和修建多条铁路线路,地区的特殊地质构造和隧道超大埋深造就了许多高地温隧道。隧道的高温使洞内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与机械能够正常作业的温度,使隧道施工难以继续,也使得铁路在运营面期临一系列安全风险。本文以拉月隧道和桑珠岭隧道两条典型高地温隧道为研究对象,以隧道通风为主要手段,针对各隧道不同的气候与地质特点,采用理论研究与编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采用不同通风方式及其他辅助
自由面条件在岩体爆破中对爆破效果所起的积极作用早已成为爆破界的共识,利用自由面增大破岩效率、减小爆破振动一直是爆破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影响的机理尚未有专门、系统的深入研究,因此进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有利于爆破理论和爆破设计的发展与完善,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中裂纹扩展、破碎效果和爆破振动的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成长,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步入了建设高峰期,多条线路间交叉穿越的问题不可避免。而如何保证新建隧道在穿越既有线路过程中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重叠下穿既有2号线为工程依托,在查明该工程所处位置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改变
白垩系红砂岩是浩吉铁路阳城隧道隧址区的典型地层,在卸荷作用下存在剪胀、软化特性。但目前既有的隧道围岩弹塑性理论在描述其剪胀、软化性质方面仍不够完善,导致相关解析解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工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另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喷混开裂、钢拱架弯曲等问题,对支护结构体系的柔性提出了较高要求。采用基于“柔性支护控制理念”的分阶段变形控制是不错的思路,但目前尚未存在利用分阶段施作特性的支护设计理论方法。
2019年4月7日,四川省冕宁县腊窝乡山上森林突发火灾,大火持续了9天9夜,并在火烧迹地的华岩子沟于2019年7月4日,因集中强降雨而暴发首次泥石流,该泥石流冲出物多为灰烬及碎块石,沿途铲刮,破坏当地居民饮用水源,摧毁大面积耕地及农作物,并冲断了下游村落唯一的通村公路,直接对老腊窝乡政府及腊窝中心校构成威胁。本文以四川省冕宁县华岩子沟发生的火后泥石流为典型实例,通过对火烧迹地开展现场地质勘察、降雨
川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工程建设史上最具难度的铁路工程。川藏铁路跨越区域广,穿越多条高烈度地震带,沿线存在多座近断层或跨断层的桥梁,地震活动对川藏铁路沿线桥梁及桥上行车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此,针对川藏铁路进行地震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川藏铁路某座双层结合钢桁混合刚构桥,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精细化的列车-轨
建筑区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在灾害发生之后,快速、准确地评估受灾区域建筑物的损毁情况对于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决策指挥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因具有大面积对地观测能力,获取地表信息速度快、周期短,目前已经成为灾害监测与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特别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为损毁建筑物解译提供更加精细的纹理和空间信息,并且获取日益
现如今,我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铁路路网。相比于设计、施工,铁路的运营、维护成为现如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在复杂环境和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病害。其中,路基沉降与偏移病害是目前常见的病害,影响线路的平顺性和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由于扣件调整能力有限,线路平顺性的保证需要依靠更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基于天窗时间短、维修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结合无砟轨道的特点和维修规则,开展
软弱土地基压缩性高,承载力与抗剪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剪切破坏,不能直接用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采用土工封装煤渣桩作为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和抗震陷性能。受限于土工封装煤渣桩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缺少对此类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以及地震易损性研究,土工封装煤渣桩尚未在在地基处理中广泛应用。本研究响应“碳中和、碳达峰”的倡议,以煤渣作为土工封装散体桩骨料,完成煤渣岩性及重金属含量测定,验证其环
淡马锡2021财年报告反映其投资组合净值(3810亿新币)和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24.53%)等主要效率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笔者认真分析了淡马锡2017~2021年投资和治理的重要特点,认为部分举措对我国国有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是国有企业在享有自主经营决策权的同时仍需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进行目标和方针设计;二是国有企业在投资中对于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公司可以提早投资阶段,同时注意持股